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别再只说“我很好”了!搞懂卖点和买点,客户才会追着买

做营销的人,几乎都听过这样的吐槽:
“我们产品明明比同行好,为什么客户就是不买?”
“我把所有优势都讲了,客户听完就说‘再考虑考虑’,到底问题出在哪?”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你没搞懂一个核心问题:你说的“好”,是不是客户在乎的“需要”?

这就牵扯到两个关键概念:卖点和买点。看似只差一个字,却是决定成交的关键。今天就来好好拆解,帮你把“自嗨式推销”变成“客户主动买单”。

先搞清楚:卖点≠买点

先给个简单的定义,帮你快速区分:

- 卖点:是从产品/商家角度出发,指“我有什么优势”。比如材质更好、技术更强、价格更低、服务更全……这些是你能提供的价值。


- 买点: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指“我需要什么”。比如能解决我的麻烦、能帮我省时间、能让我有面子、能让我少花钱……这些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举个例子:
你卖一款运动鞋,卖点可能是“采用航天级缓震材料,重量仅200克”。但对一个每天挤地铁通勤的人来说,他的买点可能是“走路不累脚,挤地铁挤一天也不磨泡”;对一个跑马拉松的人来说,买点可能是“轻便省力,能帮我提升5分钟成绩”。

同一个卖点,对接不同的买点,效果天差地别。如果你只说“航天级材料”,客户只会想“跟我有啥关系?”;但你说“挤地铁穿它,比穿皮鞋省一半力气”,通勤党立刻就懂了。

卖点是“我有什么”,买点是“你能得到什么”

很多人做营销时,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误区:把产品说明书上的优势一条条念给客户听,以为列得越全,客户越会买。

但客户不是来听你“炫技”的,他们只关心一件事:买了这个东西,我能获得什么具体的好处?

比如,同样是卖破壁机:

- 只讲卖点的人会说:“我们的电机功率1500W,转速45000转/分钟,采用八叶刀片。”(客户内心:这些数字跟我有啥关系?)
- 懂买点的人会说:“用它打豆浆,不用提前泡豆子,5分钟就能喝到无渣的热豆浆,早上多睡20分钟也来得及。”(客户内心:这个我需要!)

你看,卖点是客观事实,买点是事实带来的“用户价值”。前者是“我很牛”,后者是“你会爽”。

客户掏钱的逻辑永远是:“这东西能解决我的问题/满足我的欲望”,而不是“这东西本身很厉害”。

3步把卖点“翻译”成买点,让客户觉得“非买不可”

既然买点比卖点更重要,那怎么把自己的产品优势,变成客户在乎的需求?分享3个实操方法:

第一步:先挖用户的“真痛点”,别猜!

很多人做营销,总喜欢“我觉得客户需要什么”,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比如,你卖一款防蓝光眼镜,卖点是“防蓝光率99%”。但用户的痛点可能不是“蓝光有多可怕”,而是“天天加班看电脑,眼睛干涩到睁不开”“晚上看手机,第二天眼睛肿成核桃”。

怎么挖痛点?多问“为什么”:

- 客户说“太贵了”,可能不是真的没钱,而是“觉得不值”(潜台词:你的价值没让我看到);


- 客户说“再想想”,可能不是犹豫,而是“没找到必须现在买的理由”(潜台词:你没戳中我的紧急需求)。

可以做个小调研:找N个目标客户,问他们“用这类产品时,最烦的是什么?”“如果有个东西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愿意花多少钱?”——答案往往比你自己想的更实在。

第二步:用“卖点+场景+价值”公式,把优势落地

找到痛点后,就可以把卖点“翻译”成买点了。记住这个公式:


卖点(我有什么)+ 场景(你在什么情况下用)+ 价值(你能得到什么好处)

比如:

- 卖点:一款面霜“含30%高浓度玻尿酸”;
- 场景:“每天早上化妆前涂一点”;
- 价值:“粉底不卡粉,一整天脸都是润的,再也不用下午偷偷补妆”。

没有场景的卖点是飘着的,没有价值的场景是无效的。只有让客户在脑子里“演一遍”用产品的画面,他才会觉得“这东西就是为我准备的”。

第三步:少用“专业词”,多说“人话”

很多时候,不是客户不买,是你说的话他听不懂。


专业术语是给同行看的,客户只需要“听得懂、有感觉”的表达。把“我们的技术领先行业”换成“用这个,你能比别人少花一半时间”;把“采用进口材质”换成“用3年都不会坏,算下来每天才5毛钱”——越具体、越贴近生活,客户越容易被打动。

避开3个坑,别让卖点“砸”了买卖

很多人明明产品不错,却栽在这些细节上:

1. 别堆砌卖点,重点抓1个核心就够
一款产品可能有10个优势,但客户记不住那么多。比如手机,有人只在乎“拍照好看”,有人只在乎“续航久”,把最能戳中目标人群的1个点讲透,比说10个点更有效。


2. 别忽略“隐性买点
除了功能,客户还可能在乎“面子”“省心”“仪式感”。比如,同样是卖月饼,有人买的是“好吃”(功能),有人买的是“包装高端,送领导有面子”(隐性需求)。


3. 别站在自己的角度“教育客户”
永远别说“你应该需要这个”,而是“我知道你现在遇到了XX问题,这个东西能帮你解决”。前者是说教,后者是共情。

最后想说:营销的本质,是“用户视角

卖点是基础,买点是目的。前者决定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后者决定客户愿不愿意掏钱。

说到底,好的营销不是“我告诉你我有多好”,而是“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恰好我能满足你”。

下次推广产品时,先停一停,别着急列优势,先问自己:“如果我是客户,我为什么要买这个?”——想通了这个问题,成交就不难了。


图片


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二创和洗稿,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

(以上,如果觉得有用的话,点个“在看”,转给需要的朋友吧~下周见!)





End




个人简介


Hi 我是Kimi,一个力求只分享干货的品牌小主管一枚。


关注我,海外营销知识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业余时间总结和发布)


(V:kimi20288交个朋友)。




往期文章推荐


5个步骤教你打造完美的品牌屋
75% 的美国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核心卖点没找对,销量可能会掉几个0




喜欢就点在看哦~



点赞(2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