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记录的带娃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01: 从小应该给孩子丰富的刺激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7岁前的孩子需要丰富的刺激,有目的的刺激,去拓展他们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粘性。

简单来说,7岁前的刺激越丰富,孩子的智商就越高。所以应该对孩子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等六个感觉器官足够的刺激。

02: 给孩子发脾气

给孩子发脾气的大部分原因,并不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而是为了发泄自己从其他方面收集的坏情绪。比如工作不顺心,比如教育孩子没有收到好的反馈。归根到底,大部分时间还是因为自己情绪不够稳定的原因。

03: 性格决定命运

最近在看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视频,看到她对马加爵和药家鑫的分析,让我不寒而栗。这两个人的事件在当年很受社会关注,当时我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所以并没有对他们两个的动机有过过多的研究。

马加爵和药家鑫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学霸,这就是让我不寒而栗的地方。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性格的培养,那将来真是难以想象会发生什么。

李玫瑾教授说: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孩子的教育,性格教育往往比能力教育更加重要。

04: 需要要重点培养孩子的两个特质:创造力和努力

谷爱凌妈妈说:“要说理念,我就记得两句话,第一句是爱凌入学时她们老师说的,千万不要纠正她们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第二句是学到的理念,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

05: 儿童时期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

儿子今天开学了,我也可以正常上班了(2022/2/24)。正月里陪儿子上了两期篮球训练,我一次也没缺席。看着儿子成长,陪着孩子成长,还是很幸福的。

篮球培训班里有一个孩子,每次都是奶奶或是姥姥带着去。那个孩子每次上课都不在状态,小朋友们不喜欢和他一起玩,教练也是一脸嫌弃。我感觉这个小朋友还是很可怜的,他的父母要是在的话,肯定可以多给他一些鼓励,引导一下他如何参与到训练当中去,如何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多陪孩子的一个原因,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时刻感到父母在支持他,不会感到害怕和无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借助这种陪伴,和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这样即使他长大后,还会愿意和你分享生活。

因为我爸从我记事起,就在外地工作,所以小时候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导致长大以后,我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无话可说。一直到现在,这个状况也没有很好改善。这就是小时候没有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导致的。以至于到现在都无法修复这种关系。当然也可能和我个人的性格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最近看关于谷爱凌的纪录片,她提到她的妈妈,是这样说的:“我知道所有的小孩儿都觉得自己的妈是最好的妈,但我真的觉得我妈是最好的妈,对不起别的妈,但是我的妈比你好”

我最大的愿望不就是这样吗?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提到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自豪的说。而不是我的爸妈多有钱,多成功,但是从来很少陪我。

06: 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最近让儿子读书,他有点不太听话。突然想到陪儿子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为他长大了,没必要再陪他一起读了。但是他还没有养成自己读书的习惯,所以还是要陪他读,直到他养成习惯。

所以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要先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埋怨孩子,况且那样也解决不了问题。

07: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还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分场合批评教育孩子。

今天篮球训练出发前,儿子给我说,爸爸今天要是我犯错了,你别在训练的地方训我啊,你在没人的时候训我。

我感到一阵心酸。明明当初想好好的,一定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而是在没人的地方教育他。毕竟孩子大了,有自尊心了。

08: 孩子从来不记仇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候忍不住会拿孩子出气。有时候甚至会不给父母好脸色,这是典型的无能表现。

但是孩子从来不记仇,更让自己感到惭愧。

09: 养育孩子,是一场真正的个人修炼。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孩子听话的时候,你觉得Ta是个天使,你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比如,我经常晚上睡觉前看看安静睡觉的孩子,忍不住亲他们几下。但是孩子闹起来,不听话的时候,恰好你又遇到你心烦意乱,以上的想法可能瞬间就不存在了,有时候不得上手揍Ta一顿。

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个乖乖宝,而且现在我内心深处,还是不希望孩子做个“乖乖宝”,我反而希望Ta能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普通,不盲从,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宝。

这就是我们要修炼的内容,陪孩子长大,学会如何和他们相处,并在相处中成长,是的,说的是我们思想的“成长“,而不仅是孩子的。

10: 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恶魔奶爸在回复一个妈妈的来信中说到:

「你用成功学为基调来搞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以兴趣和理想为基调,以分享和陪伴为方法,这个才行。而这种恰恰是所谓的贵族教育和精英教育。

鼓励孩子求知,分享,吃饭的时候聊聊今天的收获,最近看的书,平时和孩子多做做体育活动,一起玩,在家里让孩子多发言,多表达,认真倾听,尤其是对于读书,复述,讲述这种行为的刻意练习,从3岁到13岁都可以这么来。这个叫费曼学习法,有充足的科学理论和丰富的成功案例支撑,不赘述了。洛克菲勒和肯尼迪家族都用这种方法。

在家庭里立规矩,营造森严残酷的氛围,压抑的气氛,盯着考试成绩单的1分2分斤斤计较,看着大家上培训班也给自己孩子报,完全不问孩子的兴趣。这个不叫育儿,叫缓解自己的焦虑。

这么做的代价,就是葬送你家小孩的一生。」

还别说,恶魔奶爸连个孩子也没有,但是育儿的理论张口就来。

11: 品格

周三去接儿子放学。学生生涯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儿子从一个幼儿园小豆包,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每天过得还很开心。从我的观察来看,至少要比在幼儿园开心很多,不但能和同学玩到一起,学习态度也很好。先把学习成绩放一边,态度好,我就很放心了。老师对他的评价也不错。但是最让我欣慰的,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善良的品格。这是我希望他具备的第一品格,目前看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还是要继续引导教育他。

12: 耐心些,再耐心些。

今天送儿子去画画,停车的时候,我把车停的离旁边车有点近,我就让他别开车门,别把旁边的车给碰了。他执意要开车门下。我吼了他四五下,还是不听我的,自己下去了。把我气的,这火到现在还没下去。有点后悔吼他太凶了,又气他不听话。孩子上了小学,自己的主见多了,少不了和你对抗。这也是为人父母,育儿之路的一个课题吧。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愿意父母对我们发火吗?

13: 《园丁与木匠》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的工作并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父母应当做园丁,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态环境,让他茁壮成长。而不是做木匠,只按自己的意图来雕刻他。

14: 我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一个评论中看到的:「不止关心眼前一亩三分地, 学会怎么关心这个世界,关照身边的人,和陌生人产生联接,对弱者报以同情,对强者不盲从不屈服」

15:育儿的目的是什么?

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过完一生。这样倒推我们培养孩子,要做些什么?

第一,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第二,帮助孩子追求他的兴趣。

16:又又又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昨天我又给儿子发火了,在电梯里我还把饼干砸到地上。起因是我让他带好口罩再上电梯,他磨磨唧唧的半天不戴。进电梯后我的火气就上来了。在路上我没和他说话,快到家的时候,小家伙居然主动和我说话,让我别生气了。

我突然想到,虽然小时候我爸陪我的时间很少,但是他好像从来没有给我发过火,凡事都是耐心教育。这一点我是要我老爸学习的。

17: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不听话就对了。华大基因CEO尹烨:“人类进步的本质,就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开玩笑的。

「个人在关于如何养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都有一套哲学和主张,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也相信,如果要孩子“听话”,或者让孩子“尊重自己的建议”,那么我们不妨以成年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问问怎么样的人才能让自己“听他的话”。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其实很多育儿经验或者建议都是很不错的,但最难的地方是长期坚持身体力行。其实有时候把这些道理讲出来并不那么复杂,比如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等等。可以说没人不懂得这些道理,但在实践过程中,能否长期坚持一些重要的原则就成了好家长和一般家长的区别了。」

18:教养的目的是什么?

教养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能活出幸福的人生。所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满足好奇心是造就幸福人生的最主要源泉之一。--- 量子化学大师 莱纳斯·鲍林」


点赞(1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