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要为选品模式来服务。
①走爆品模式=不断测试,选品是关键,不行就换,不要纠结。 爆品模式的核心是快测快砍,因为FB广告的投放环境和用户注意力变化快。 选品是流量转化的第一步,再好的创意也救不了没人要的产品。 如果早期数据(CTR、加购、首单)不达标,继续烧钱只是浪费预算。
②走精品模式=观察的数据更细化 精品模式是长线运营,SKU少,强调单品的转化率和复购率。 必须细看站外+站内数据,比如ATC率、结账率、购买率、AOV、LTV等,来优化细节。 这种模式节奏慢,但积累品牌资产。
广告经验分享: 广告经验不是看书/培训出来的,而是烧钱烧出来的,FB广告涉及算法波动、竞价环境、受众行为变化,这些都只能通过实战数据去适应 没有标准化公式,FB广告变量太多(受众、版位、时间、账户历史、竞争强度等),同一广告在不同条件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只是社交流量的一环,流量应该多元化,拓展更多流量,比如购物流量,搜索流量等, 需要渠道多元化。 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后台系统认知,少走弯路。FB后台(BM结构、Pixel+CAPI、域名验证、事件优先级、政策合规)设置出错,会直接影响广告表现,甚至导致封号。培训可以帮你一次性把这些基础配置做好,后面才能把钱花在测试上,而不是修错。 强调对人群画像的理解:年龄、性别、国家、爱好、职业、人际关系等。 能深入分析用户特征和社交环境,找到潜在用户(他们可能没主动搜索过)。
重点在于理解用户搜索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覆盖面广(庞大用户群),广告精准度来自关键词匹配。 用户是主动找东西,转化意图更直接。
FB 广告 vs Google 广告
FB 广告:是推荐算法,主动把广告推给可能感兴趣的人。
Google 广告:搜索意图算法,根据用户主动搜索来投放广告。
详细对比表:
1. FB算法 (公式)

综合价值 = 出价 × 预估行动率 + 用户价值
Facebook 会选择综合价值最高的广告展示给用户,而不是单纯看谁出价高
Facebook 广告的真实竞价逻辑
官方竞争机制里,总得分(Total Value)由三部分组成:
出价(Bid)
你愿意为一次结果(点击、加购、购买等)支付的最高金额。预估行动率(Estimated Action Rate)
Facebook 预测某个用户看到你的广告后,会完成目标动作的概率(点击、加购、安装等)。
对应图里的:点击机率 × 转化机率
用户价值(User Value) / 广告质量
衡量广告对用户体验的价值,主要看:
正面反馈(点赞、评论、分享、观看时长)
负面反馈(隐藏、举报、跳过)
落地页体验(加载速度、相关性)
相关度评分(Relevance Score)
对应图里的:有机价值
如何提高FB广告的有效投放
1.找准受众定位:
Facebook 广告算法虽然很强,但前期给它输入的受众方向会影响学习效率。
素材(创意)和人群匹配度高 → 相关性得分高 → 预估点击率高 → 竞价优势。
如果素材和人群不匹配,即使预算高,也可能浪费钱。
2.出价(预算设置)
预算太死(过低):算法拿不到足够的数据,广告组会“跑不动”或长期在学习期,可能无法在竞价中胜出,导致展示机会少
合理做法:预算要覆盖至少50次目标转化/周(帮助学习期稳定),同时结合 Cost Cap / Bid Cap 控制成本。
3.优化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是直接影响点击率(CTR)和转化率的第一因素。
好的创意能引发受众兴趣 → 点击率提高 → 预估操作率高 → 竞价排名上升 → 以更低成本拿到更多展示。
互动(点赞/评论/分享)还会提升广告的有机价值,进一步降低 CPM 和 CPA。
2. 广告目标
Facebook 广告分为 3 个层级:
? 一句话记忆:
广告系列 = 我想达到什么目标
广告组 = 我要把广告投给谁、在哪、花多少钱
广告 = 我给用户看的内容是什么
2.1 广告命名
2.1.1 为什么广告命名很重要?
目标清晰,快速定位:命名规范后,可以一眼看出广告的目标、产品、受众等信息,方便快速找到需要的数据。
提高效率:广告多的时候,不用一个个点开看详情,命名就能直接帮助你筛选、分析。
2.1.2 广告系列命名的关键点
一眼看出广告目标(如 Conversions、Traffic、Engagement)
一眼看出广告投放的产品
一眼看出广告类型或素材版本
可以包含:投放国家 / 受众类型 / 投放位置 / 日期 / 版本号,参考
(Conversions) Sharkbed – US – FB Feeds – 1
Conversions → 广告目标
Sharkbed → 产品名称
US → 投放国家
FB Feeds → 投放版位(Facebook 信息流)
1 → 素材版本号
2.1.3 广告组命名的关键点
命名示例
家居类_25-35_ins
健身人群_18-24_fbfeeds
类似受众-购买用户_30-45_igstories_EN
这样命名的好处:
一眼知道广告组目标人群是谁
分析数据时可快速对比不同受众和版位效果
便于A/B测试时保持结构清晰
3. 广告系列
Facebook 广告系列的一些额外设置功能
A/B Test:设置单一变量,创建 AB 测试。
同时运行两个版本(只改变一个因素,例如素材、受众或版位),用相同条件对比表现,判断哪个更好。
好处:减少拍脑袋决策,用数据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
广告系列名称:要有规范化命名。
作用:方便在广告管理工具里快速识别和导出数据分析。
做法:命名里可以包含日期、目标国家、广告目标、受众类型、创意角度等,例如:
US_转化_广泛受众_视频对比_20240815
系列预算 CBO(Campaign Budget Optimization)
在广告系列层级设置总预算,让 Facebook 自动根据广告组表现来分配预算。
作用:省去手动调预算的时间,系统会把更多预算分配给表现更好的广告组。
注意点:
优点:整体预算利用率高、表现稳定。
缺点:如果有广告组刚开始跑,需要更多预算学习,CBO 可能不给它足够机会。
常用的广告目标
4. 广告组
单日预算 = 稳定跑量,方便长期测试和优化
总预算 = 有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活动,一次性花完
5.广告
Facebook 广告的第三个层级 广告(Ads),就是用户实际会看到的广告内容,在这一层你主要需要设置
注意点:
确定清晰的广告目标:
在投放前要明确你是想要流量(Traffic)、转化(Conversions)、互动(Engagement)等哪一种结果。
Facebook 的算法会根据你选择的目标去优化广告。如果你选了“流量”,系统就会找最可能点击的人,而不管这些人会不会下单。
举例:
跑流量 vs 跑转化 跑流量:FB 会尽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点击或访问,但这些访问未必有购买意图,转化率可能很低。
跑转化:FB 会找最可能完成购买、注册等行为的人,流量可能少一些,但转化质量高。
2.Facebook 广告版位
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ads-guide/update/image
查看 所有广告版位(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Audience Network)
查看 每个版位支持的广告格式(图片、视频、轮播等)
查到 尺寸、比例、文件大小、文案长度限制 等要求
切换不同目标(如转化、流量)查看可用的版位和规格
广告层级投放策略
FB 广告是三层级结构:
Campaign(广告系列) – 定义目标,比如转化、流量、互动
Ad Set(广告组) – 定义受众、预算、版位
-
Ad(广告) – 实际的创意素材,比如图片、视频、文案
避免 Facebook 广告内部竞争
1️⃣ 受众/兴趣不重叠
原因:如果不同广告组的受众高度重合,FB 会让它们在竞价时互相竞争,这会抬高 CPM、CPC,浪费预算。
效果:确保每个广告组去触达不同的人群,提高整体覆盖率,降低成本。
1️⃣ 分设备投放
移动设备 和 桌面设备 分开建广告组。
桌面设备的 信息流广告 和 右栏广告 也要分开优化,因为受众行为和点击成本不同。
比如,移动端更适合竖屏视频,桌面更适合长图或右栏再营销。
2️⃣ 分受众投放
将受众细分成多个广告组,根据不同受众特征(主题)创建广告组,避免互相竞争。
受众可以分为:
核心受众(Core Audience):根据兴趣、行为、人口统计数据等设置的目标人群。
自定义受众(Custom Audience):基于已有客户数据(网站访客、客户名单等)创建的受众。
类似受众(Lookalike Audience):基于已有高质量客户生成的相似人群。
3️⃣ 国家 + 兴趣组合测试
测试不同的国家 + 兴趣组合,分广告组运行:
按国家优先:如「产品(背包)+ 兴趣(箱包)+ 国家(美国)」一个广告组,「产品(背包)+ 兴趣(箱包)+ 国家(巴西)」另一个广告组。
按兴趣优先:如「兴趣(服装类)+ 产品(背包)+ 国家(美国)」一个广告组,「兴趣(奢侈品类)+ 产品(背包)+ 国家(美国)」另一个广告组。
✅ 核心目的:减少广告组之间的受众重叠,让预算在不同的受众池里独立竞价,避免你自己的广告互相抬价。
以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