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FB广告,把之前培训视频重新看了一遍做笔记。
今天这篇先从认识,FB的算法,广告目标以及广告层级,这3个部分来学习。
前言:

广告要为选品模式来服务

①走爆品模式=不断测试,选品是关键,不行就换,不要纠结。

  • 爆品模式的核心是快测快砍,因为FB广告的投放环境和用户注意力变化快。

  • 选品是流量转化的第一步,再好的创意也救不了没人要的产品。

  • 如果早期数据(CTR、加购、首单)不达标,继续烧钱只是浪费预算。

②走精品模式=观察的数据更细化

  • 精品模式是长线运营,SKU少,强调单品的转化率和复购率。

  • 必须细看站外+站内数据,比如ATC率、结账率、购买率、AOV、LTV等,来优化细节。

  • 这种模式节奏慢,但积累品牌资产。

广告经验分享:

  • 广告经验不是看书/培训出来的,而是烧钱烧出来的,FB广告涉及算法波动、竞价环境、受众行为变化,这些都只能通过实战数据去适应

  • 没有标准化公式,FB广告变量太多(受众、版位、时间、账户历史、竞争强度等),同一广告在不同条件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只是社交流量的一环,流量应该多元化,拓展更多流量,比如购物流量,搜索流量等, 需要渠道多元化。

  • 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后台系统认知,少走弯路。FB后台(BM结构、Pixel+CAPI、域名验证、事件优先级、政策合规)设置出错,会直接影响广告表现,甚至导致封号。培训可以帮你一次性把这些基础配置做好,后面才能把钱花在测试上,而不是修错。


FB 广告 vs Google 广告

FB 广告:推荐算法,主动把广告推给可能感兴趣的人。

  • 强调对人群画像的理解:年龄、性别、国家、爱好、职业、人际关系等。

  • 能深入分析用户特征和社交环境,找到潜在用户(他们可能没主动搜索过)。

Google 广告:搜索意图算法,根据用户主动搜索来投放广告。

  • 重点在于理解用户搜索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 覆盖面广(庞大用户群),广告精准度来自关键词匹配

  • 用户是主动找东西,转化意图更直接。

详细对比表:

维度

Facebook 广告(含 IG)

Google 广告(含 YouTube、搜索、展示等)

流量区别

社交流量

搜索流量

流量性质

被动流量(兴趣推送)用户不是主动找你,而是你把广告推给可能感兴趣的人

主动流量(需求搜索)用户主动在找东西,带着购买意图

算法区别

推荐算法

搜索意图算法

触达方式

基于用户画像、兴趣、行为、相似人群(Lookalike)

基于关键词、搜索意图、网页内容匹配

投放平台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Audience Network

Google 搜索、YouTube、Gmail、GDN(展示广告网络)

创意形式

图片、视频、轮播、动态广告(DPA)

搜索文字广告、购物广告(PLA)、视频广告(YouTube)、展示广告

转化路径

先吸引注意 → 激发兴趣 → 转化(适合品牌曝光、内容种草、冷启动爆品)

直接满足需求 → 点击购买(适合抢需求、拦截竞品用户)

优势

- 精准的兴趣/行为定向- 

对人群的定位,特征,社会环境了解非常细,寻找潜在用户很强。

创意表现空间大(视频、图片)- 冷启动获取新客能力强

- 需求意图强、转化率高- 能直接接触到准备购买的人- 覆盖Google全生态

劣势

- 用户可能没购买打算,需要更多教育- 需要强创意吸引- 可能点击多转化少

- 竞争激烈时点击成本高- 依赖关键词,拓展新客能力弱

适合场景

新品推广、品牌曝光、内容营销、再营销召回

需求明确的产品/服务、竞品拦截、精准抢单




1. FB算法 (公式)



综合价值 = 出价 × 预估行动率 + 用户价值


Facebook 会选择综合价值最高的广告展示给用户,而不是单纯看谁出价高


Facebook 广告的真实竞价逻辑

官方竞争机制里,总得分(Total Value)由三部分组成:

  1. 出价(Bid)
    你愿意为一次结果(点击、加购、购买等)支付的最高金额。

  2. 预估行动率(Estimated Action Rate)
    Facebook 预测某个用户看到你的广告后,会完成目标动作的概率(点击、加购、安装等)。

  • 对应图里的:点击机率 × 转化机率

  • 用户价值(User Value) / 广告质量
    衡量广告对用户体验的价值,主要看:

    • 正面反馈(点赞、评论、分享、观看时长)

    • 负面反馈(隐藏、举报、跳过)

    • 落地页体验(加载速度、相关性)

    • 相关度评分(Relevance Score)

    • 对应图里的:有机价值


    如何提高FB广告的有效投放

    1.找准受众定位:

    • Facebook 广告算法虽然很强,但前期给它输入的受众方向会影响学习效率。

    • 素材(创意)和人群匹配度高 → 相关性得分高 → 预估点击率高 → 竞价优势。

    • 如果素材和人群不匹配,即使预算高,也可能浪费钱。

    2.出价(预算设置)

    • 预算太死(过低):算法拿不到足够的数据,广告组会“跑不动”或长期在学习期,可能无法在竞价中胜出,导致展示机会少

    • 合理做法:预算要覆盖至少50次目标转化/周(帮助学习期稳定),同时结合 Cost Cap / Bid Cap 控制成本。

    3.优化广告创意

    • 广告创意是直接影响点击率(CTR)和转化率的第一因素。

    • 好的创意能引发受众兴趣 → 点击率提高 → 预估操作率高 → 竞价排名上升 → 以更低成本拿到更多展示。

    • 互动(点赞/评论/分享)还会提升广告的有机价值,进一步降低 CPM 和 CPA。




    2. 广告目标

    Facebook 广告分为 3 个层级

    层级

    作用

    主要设置内容

    广告系列(Campaign)

    定义广告的总体目标

    - 选择广告目标(如转化量、流量、覆盖人数等)- 是否开启 A/B 测试、预算优化(CBO)

    广告组(Ad Set)

    决定广告的投放策略

    - 受众定向(地域、年龄、性别、兴趣、行为等)- 投放版位(自动/手动)- 预算与出价方式- 优化事件(如 Purchase、Add to Cart)- 投放时间

    广告(Ad)

    展示给用户的具体创意

    - 图片/视频素材- 广告文案(标题、正文、描述)- 号召性按钮(CTA)- 目标落地页链接

    一句话记忆

    • 广告系列 = 我想达到什么目标

    • 广告组 = 我要把广告投给谁、在哪、花多少钱

    • 广告 = 我给用户看的内容是什么


    2.1 广告命名


    2.1.1 为什么广告命名很重要?


    • 目标清晰,快速定位:命名规范后,可以一眼看出广告的目标、产品、受众等信息,方便快速找到需要的数据。

    • 提高效率:广告多的时候,不用一个个点开看详情,命名就能直接帮助你筛选、分析。

    2.1.2 广告系列命名的关键点


    • 一眼看出广告目标(如 Conversions、Traffic、Engagement)

    • 一眼看出广告投放的产品

    • 一眼看出广告类型或素材版本

    • 可以包含:投放国家 / 受众类型 / 投放位置 / 日期 / 版本号,参考

    (Conversions) Sharkbed – US – FB Feeds – 1

    • Conversions → 广告目标

    • Sharkbed → 产品名称

    • US → 投放国家

    • FB Feeds → 投放版位(Facebook 信息流)

    • 1 → 素材版本号

    2.1.3 广告组命名的关键点

    维度

    说明

    示例

    受众类型

    针对什么人群投放广告(核心受众 / 自定义受众 / 类似受众 / 兴趣类别)

    家居类、电子产品爱好者、健身人群

    年龄段

    目标年龄区间

    25-35

    版位

    投放位置(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 等)

    ins(Instagram)、fbfeeds(Facebook Feeds)、igstories(Instagram Stories)

    其他细分(可选)

    性别、语言、兴趣等

    男_EN、女_CN

    命名示例

    • 家居类_25-35_ins

    • 健身人群_18-24_fbfeeds

    • 类似受众-购买用户_30-45_igstories_EN


    这样命名的好处:

    1. 一眼知道广告组目标人群是谁

    2. 分析数据时可快速对比不同受众和版位效果

    3. 便于A/B测试时保持结构清晰


    3. 广告系列

    分类(销售漏斗)

    广告目标

    适用场景

    品牌认知(冷流量)-提升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

    提升品牌曝光,让更多人认识你

    覆盖人数

    最大化广告展示人群数量

    购买意向(提升参与度)

    流量

    引导用户访问网站、落地页或应用

    互动

    增加帖子的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

    应用安装量

    促进用户下载并安装你的应用

    视频观看量

    提升视频广告的观看次数

    潜在客户开发

    收集用户信息(表单提交、线索获取)

    消息互动量

    引导用户通过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 Direct 发消息

    行动转化(热流量)-提升转化量

    转化量

    促进购买、注册等关键转化行为

    目录销售量

    基于产品目录做动态广告(DPA),精准推荐产品

    店铺客流量

    引导更多人到线下实体门店

    Facebook 广告系列的一些额外设置功能


    1. A/B Test:设置单一变量,创建 AB 测试。

    同时运行两个版本(只改变一个因素,例如素材、受众或版位),用相同条件对比表现,判断哪个更好。


    好处:减少拍脑袋决策,用数据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

    1. 广告系列名称:要有规范化命名。

    作用:方便在广告管理工具里快速识别和导出数据分析。

    做法:命名里可以包含日期、目标国家、广告目标、受众类型、创意角度等,例如:


    US_转化_广泛受众_视频对比_20240815

    1. 系列预算 CBO(Campaign Budget Optimization)

    在广告系列层级设置总预算,让 Facebook 自动根据广告组表现来分配预算。

    作用:省去手动调预算的时间,系统会把更多预算分配给表现更好的广告组。


    注意点

    优点:整体预算利用率高、表现稳定。

    缺点:如果有广告组刚开始跑,需要更多预算学习,CBO 可能不给它足够机会。


    常用的广告目标

    广告目标

    为什么常用

    典型场景

    互动(Engagement)

    提升广告帖子的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数据;(贴文赞&主页赞)

    增加社交证明,提升广告可信度;

    适合测素材、增加曝光热度

    新品测试、品牌互动、提升主页活跃度

    Messages(消息互动)

    引导潜在客户在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 Direct 私聊;

    方便做售前咨询、私聊报价;

    适合需要沟通成交的产品

    高客单价、定制产品、亚马逊 review 对接

    转化(Conversions)

    电商核心目标,直接优化到购买(Purchase)、加购(Add to Cart)等事件;算法会优先投放给最可能完成购买的人

    Shopify、独立站、电商直接销售

    目录销售(Catalog Sales)

    用动态广告(DPA)自动推荐用户浏览/加购过的产品;再营销效果特别好,能精准召回客户

    多 SKU 电商(服饰、家居、电子产品等)


    4. 广告组

    模块

    说明

    像素(Pixel)

    用于追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浏览、加购、结账、购买等),并可用这些数据创建受众(自定义/类似受众)。

    动态广告

    上传多份素材(文案、图片、视频),FB 会自动组合投放,生成多种广告版本测试效果。

    组预算

    设置单个广告组的预算上限。

    受众

    核心受众:根据国家、年龄、性别、兴趣、行为等条件定向选择。

     - 自定义受众:基于你上传的客户数据(邮箱、电话等)或像素记录的用户行为生成,可用于再营销。 

    类似受众:基于种子用户(如已购买用户)生成相似特征的人群,用于扩量。

    版位

    决定广告展示的位置,可选择自动版位或手动版位(FB、IG、受众网络等)。

    预算类型

    在 Facebook 广告里主要有这两种

    单日预算(Daily Budget)

    每天花费一个固定金额(例如 $20/天),系统会尽量在这一天内均匀消耗预算,有时会稍微超出或少花一点来优化投放效果

    总预算(Lifetime Budget)

    为广告活动设置一个总金额(例如 $500),系统会在设定的投放时间范围内自由分配每天的花费

    • 单日预算 = 稳定跑量,方便长期测试和优化

    • 总预算 = 有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活动,一次性花完


    5.广告

    Facebook 广告的第三个层级 广告(Ads),就是用户实际会看到的广告内容,在这一层你主要需要设置

    元素

    说明

    文本(Primary text)

    广告的主要文案内容,出现在图片或视频上方,用来吸引注意、传递卖点、引导点击

    图片(Image)

    静态素材,可以是一张或多张,要求清晰、有吸引力,并符合平台尺寸和规范

    视频(Video)

    动态素材,可以更好地展示产品功能、使用场景或客户评价,适合提高参与度

    标题(Headline)

    出现在广告下方的简短标题,通常直接点明核心卖点

    描述(Description)

    补充说明,出现在标题下方(有时会被省略)

    CTA 按钮(Call-to-Action)

    如“立即购买”“了解更多”等,引导用户下一步操作

    链接(URL)

    用户点击后跳转的落地页地址,要与广告内容一致,避免跳失


    注意点:

    1. 确定清晰的广告目标

    • 在投放前要明确你是想要流量(Traffic)、转化(Conversions)、互动(Engagement)等哪一种结果。

    • Facebook 的算法会根据你选择的目标去优化广告。如果你选了“流量”,系统就会找最可能点击的人,而不管这些人会不会下单。

    举例:


    跑流量 vs 跑转化 跑流量:FB 会尽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点击或访问,但这些访问未必有购买意图,转化率可能很低。


    跑转化:FB 会找最可能完成购买、注册等行为的人,流量可能少一些,但转化质量高。

    2.Facebook 广告版位

    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ads-guide/update/image

    • 查看 所有广告版位(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Audience Network)

    • 查看 每个版位支持的广告格式(图片、视频、轮播等)

    • 查到 尺寸、比例、文件大小、文案长度限制 等要求

    • 切换不同目标(如转化、流量)查看可用的版位和规格

    广告层级投放策略

    FB 广告是三层级结构:


    1. Campaign(广告系列) – 定义目标,比如转化、流量、互动

    2. Ad Set(广告组) – 定义受众、预算、版位

    3. Ad(广告) – 实际的创意素材,比如图片、视频、文案


    情况

    策略

    结构示例

    适用条件

    操作方法

    单个广告深度投放

    111策略

    Campaign1 → Ad Set 1 → Ads 1

    - 对该广告素材非常有信心(如 Spy 工具看到别人用它跑得好)

    - 自己测试后数据优异

    把预算集中在这个广告上,加大投放力度,深度挖掘它的转化潜力

    多广告内部竞争

    1,1,10策略

    Campaign1 → Ad Set 1 → Ads 1~10

    - 同一产品有多种广告素材,不确定哪个最好

    - 想让不同创意相互竞争

    • 在一个 Ad Set 里放多个(比如 3 个)Active 状态的广告

    • 如果有广告表现不理想,就关掉它,然后补充新的广告进去测试

    • 这样可以不断淘汰弱广告,保留强广告

    广告数量有限测试

    113策略

    Campaign1 → Ad Set 1 → Ads 1~3

    - 素材数量不多- 对其他素材没有太大把握

    • 就用现有的 2~3 个素材跑,不要强行堆数量

    • 先小规模投放,观察效果,再决定是否扩展


    避免 Facebook 广告内部竞争


    1️⃣ 受众/兴趣不重叠

    • 原因:如果不同广告组的受众高度重合,FB 会让它们在竞价时互相竞争,这会抬高 CPM、CPC,浪费预算。

    • 效果:确保每个广告组去触达不同的人群,提高整体覆盖率,降低成本。

    1️⃣ 分设备投放

    • 移动设备 和 桌面设备 分开建广告组。

    • 桌面设备的 信息流广告 和 右栏广告 也要分开优化,因为受众行为和点击成本不同。

      • 比如,移动端更适合竖屏视频,桌面更适合长图或右栏再营销。

    2️⃣ 分受众投放

    • 将受众细分成多个广告组,根据不同受众特征(主题)创建广告组,避免互相竞争。

    • 受众可以分为:

      • 核心受众(Core Audience):根据兴趣、行为、人口统计数据等设置的目标人群。

      • 自定义受众(Custom Audience):基于已有客户数据(网站访客、客户名单等)创建的受众。

      • 类似受众(Lookalike Audience):基于已有高质量客户生成的相似人群。

    3️⃣ 国家 + 兴趣组合测试

    • 测试不同的国家 + 兴趣组合,分广告组运行:

      • 按国家优先:如「产品(背包)+ 兴趣(箱包)+ 国家(美国)」一个广告组,「产品(背包)+ 兴趣(箱包)+ 国家(巴西)」另一个广告组。

      • 按兴趣优先:如「兴趣(服装类)+ 产品(背包)+ 国家(美国)」一个广告组,「兴趣(奢侈品类)+ 产品(背包)+ 国家(美国)」另一个广告组。

    ✅ 核心目的:减少广告组之间的受众重叠,让预算在不同的受众池里独立竞价,避免你自己的广告互相抬价。


    以上!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