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因为有假期的缘故没怎么工作,简单分享点最近在做的事情。

细细回想下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内容生产上,毕竟这是我自己运营网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现在在写内容的过程中会在调研环节上花更多时间。

比如做一个询盘网站的定制产品详情页面,以前可能是列下产品的基础信息便完事了,而现在再去做这种页面我可能会花很大时间去阅读相应的参数。

在基本了解清楚产品的相关知识后再去动手写页面,会尽可能在页面上将所有的定制项目、生产制造流程,以及用户关切都体现出来。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有此次算法更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转化率优化。

因为这种精细化模式上个月才正式开始实操,还没有详细的对比数据,等后面有反馈之后再来分享彼此的优劣吧。

除了在内容生产方面尝试不同的做法之外,我现在也开始尝试着使用不同的关键词测试模式。

之前一直使用单页面的模式去测试一个产品能不能做,流程也非常简单,就是购买一个域名后再在其基础上做一个详情页面,直接上线上去后观察自然搜索表现。

如果各个方面数据可以的话,再去投入精力进行深度运营。

但是这种单页面的模式,今年就特别不好使了。可能是光秃秃的没什么深度内容,网站基本不会出什么词,更别提转化了。

而如果所有网站在一开始就采取精细化模式去做的话,团队可能根本就忙不过来。

所以这段时间我自己有在尝试将付费投放的方式加到关键词测试环节,流程基本没怎么改变,就是网站上线之后多加一个精准关键词付费投放。

询盘网站就看看投放能不能吸引来用户询盘提交,而对于电商网站的前期转化,我目前是引到亚马逊平台上测试转化(联盟营销方式)。

一旦前期测试没什么问题,那后面便可以投入资源在这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了。

提到付费投放,我之前在网站上用得很少(基本没用),因为自己的业务基本不怎么缺流量,日常自然流量来的询盘完全能养活团队。

但是这段时间在测试环节上深度体验完付费的优势之后,我后续会将其作为测试阶段的常规手段了。

主要还是因为确实节省时间,以往通过自然搜索方式需要个把月才能知道这个产品能不能做,但是现在基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知道这种方式能不能玩。

好好整理几组关键词,然后设计几种不同落地页,相互搭配测试后便大体能知道结果了。

反正自然流量与付费投放各有优劣,控制好投资回报,搭配着去做呗。

另外从上个月开始就有在利用闲散时间,学习谷歌广告里面的那个 Scripts 功能,好在现在有 AI 老师的帮助,帮我解决了很多拦路虎,后面有新的进度再慢慢分享。


点赞(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