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研究 AI 工具站的 SEO,惊奇的发现两件事:

  • 很多网站都是 2 年内实现了流量暴涨,比如 monica.im 在 2023 年底才有流量,现在不到 2 年时间已经做到 400 万/月,类似的还有 elevenlabs、pollo.ai 等

 ⬆️ 以上数据取自 ahrefs

  • 很多网站看起来设计精美,体验很好,有英文、中文等多语言,订阅后才发现竟然是国人团队做的,真的是太强了,比如 monica.im、pollo.ai 等

跟之前的跨境电商、外贸和电商平台不同,AI 网站在 SEO 流量获取方面已经形成了“三板斧”的标配策略(热点和需求的把握、工具和内容兼顾的页面设计、多语言扩展),背后更是“能力飞轮”的持续驱动

三板斧之一:热点和需求的把握

首先是把握趋势,尤其是把握 AI 行业的大趋势

比如 DeepSeek 上线推理模型后,腾讯借机推出元宝,称满血版 DeepSeek,实现了爆发增长;再比如 OpenAI 展示视频 AI,pollo.ai 等视频 AI 网站也顺势上线,获取了大量视频 AI 的流量。

其次是需求的把握,把握 AI 产品相关的关键词刚出现的蓝海关键词

流量较大的关键词有AI模型(如 pixverse ai)、工具型(比如 ai video generator)、工具衍生型(如 ai chat with elon musk)。

比如 monica.im 在 pixverse ai这个模型关键词排名第四,每月获取到 53 万的 SEO 流量(页面如下图)。

下面是这几个网站覆盖的高流量关键词示例:


关键词
月搜索量
类型
monica
pixverse ai
5.4M
模型类
chat gpt free
3.4M
模型类
pollo.ai
hailuo ai
3.4M
模型类
ai kissing video generator
73.4K
工具类
elevenlabs
text to speech
1.2M
工具类
ai voice generator
427.1K
工具类

用户需求刚出现的蓝海关键词也有很多机会,比如 ghibli ai 这个关键词是今年 3月刚出现的需求,现在全球就有 29.2K 的搜索量。

最后还有一个是流量的横向扩展能力,即蹭其他AI模型、其他行业的搜索关键词模型类关键词上面提过)。monica.im 还做了解数学题的工具页(/study/ai-math-solver),获取了math solver等关键词流量,且做了多语言页面,这 26 个页面每月就获取到 1.2M流量,简直残暴?!

三板斧之二:工具和内容兼顾的页面设计

AI 工具站的传统策略是产品页和 SEO 引流页分开。产品页只是做功能试用,保证用户快速上手,另外再起个工具介绍页或内容页来做 SEO,获取排名。用户要先访问SEO页面,再到功能页面去转化,这就导致转化率有下降。

现在的 AI 网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功能试用和流量获取融合成一个页面,兼顾用户功能体验和SEO引流。这个页面的首屏是工具试用,次屏是 SEO 文案等内容来获取流量。

比如 elevenlabs 的 /text-to-speech 页面:

首屏是工具试用,让用户尽快试用,满足需求并转化;

还有个细节,就是为保证体验,减少操作步骤,部分网站还会提供未登录就试用的功能。


页面往下就是SEO文案,还有内链。保证了搜索引擎也能理解页面内容,给页面更多的关键词排名。

以上都是未登录状态下的展示,已登录时会只展示首屏的工具使用模块。因为这些内容主要是给搜索引擎爬虫抓取和识别网页,已登录时就只考虑用户的工具使用。

三板斧之三:多语言扩展市场

多语言扩展就不多说了,容易理解,也成为 AI 站 SEO 策略的标配。

AI 站基本都使用目录方式作为多语言频道(如/fr/),这样起量效果会更快一些。

有了多语言能力,才真正实现了多点开花,一鱼多吃(不是)。

上图是 elevenlabs 的流量国家分布,可以看到重点国家分别是印度、美国、印尼。

再多说 2 句:

  • 从转化角度,某些国家可能不是好的选择,不过从流量、投资角度,覆盖高流量国家还是不错的

  • 大多网站的多语言目前仅停留在翻译,如果在重点市场结合本地搜索习惯、文化,可以实现更深的本地化发展。

背后的能力

懂了三板斧就能做出这样的网站,能持续获取流量,并实现商业化吗?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背后需要很多能力

对搜索引擎和 SEO 的理解

如果只是停留在关键词密度的关注上,那说明对搜索引擎和 SEO 的理解还不够。Google 为什么会给你排名和流量,本质上是因为 Google 认为你能帮忙他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带来好的搜索体验

对网站来说,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给用户带来优质体验,才是 SEO 的本质,最好是用户访问之后就不再访问其他网站,也就是 Google 提到的 good click。

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 SEO 方向,做出更持续增长的 SEO 效果。

整站 SEO 框架的能力

网站规模越大,对整站 SEO 框架能力的要求越高,包含整站 SEO 配置,链接设计、信息架构、URL 规则、关键词部署、转化链路、技术SEO(性能优化、结构化数据)等。

再具体一点讲,整个网站有哪些频道,分别部署什么关键词,用什么 URL 规则;哪些页面是重点的引流页面、高转化页面,如何将资源集中到这些页面;某个网页的模块应该如何设计,让用户第一眼就满足需求,又该如何顺畅实现转化。

上图只是做个网站架构和关键词部署的参考,不是 AI 站。

多个流量渠道的运营能力

只靠 SEO 起量还是很难的,尤其是前期的冷启动阶段。如果能跟广告、社媒、红人等渠道结合起来,流量增长会更快速,而且也会形成多渠道的触达和转化。

Pollo AI 创始人阿彪也提过,他们有同时做广告和红人,尤其是红人会让品牌搜索量大幅提升

营销/产品/运营的横向能力

多个流量渠道的操盘,产品功能的设计和用户需求的满足,转化路径的设计等,需要营销、产品、运营的横向综合能力

这些能不光是能更好的获取流量,也可以在后期使业务摆脱流量依赖,搭建出更强大的产品能力和商业化能力,能自带流量,自带盈利。

开发和迭代的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开发和迭代的能力,不光能发现机会,也要能快速开发上线,并能快速迭代摆脱竞争对手

其他还有数据分析、设计能力、商业化设计等能力,也非常关键。

对 SEOer 来讲

对 SEO 来说,有以下建议:

  • 学习 AI 站的 SEO 策略和方法,也可以参与 AI 项目(这个方向未来有更多机会)
  • 关注 AI 对 SEO 算法影响,以及 GEO 的方法(更多可参考AI SEO指南
  • 多用 AI 
  • 尝试自己做 AI 产品
  • 提升系统能力,包括多渠道营销、运营/产品/开发/商业等

对 AI 业务来讲

  • 把 SEO 做好,空间仍然很大;不要仅停留在 SEO
  • 注意功能和体验,产品才是更本质和长期的
  • 关注变化:AI 还在迭代,用户需求也在变化
  • 不光多语言,要本地化
  • 重视长期的品牌建设

暂时想到这里,我也仍在学习。希望能对读者有帮助,也欢迎 SEO 和 AI 从业者能多交流 ❤️。

参考资料

本篇内容参考了以下材料,也非常建议阅读:

  • 《谷歌 SEO 新卷王 Pollo.ai,让我放弃研究 Canva 和Wondershare》https://mp.weixin.qq.com/s/0jwSDtiY-B6gV0aF_YP0Dw
  • 十字路口的播客《「SEO新卷王」Pollo AI 创始人阿彪首谈:SEO 怎么做?红人怎么投?付费广告怎么搞?》
  • 哥飞的公众号

关于标题

请原谅,标题采用了AI生成的“咪蒙风格”标题,有点标题党,这里有具体 Prompt 分享❤️。

向阳乔木的《咪蒙风格标题生成器 v1》https://xiangyangqiaomu.feishu.cn/wiki/MKjEwJitRiejWtkAi1Oc6tp3nuc?fromScene=spaceOverview



点赞(2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