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

品牌升级,就是场景升级

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品牌升级的高峰期,最近看了几个案例,有一点点感想,咱们谈谈。多年来我的个人感受是:品牌升级是个筐,什么项目都往里装。我们会见到各类以品牌升级为名的营销,有些就是简单的换了个slogan,有些就是新拍了个广告片,太多太多这种浮于表面的

音乐营销,品牌感性表达

区别于理性说教的,是感性情绪。在社交网络时代,从广告到内容的升级中,电影、书籍、音乐同样作为重要的内容载体,电影与书籍已经很长时间服务于品牌,但很少有人谈论音乐对品牌的价值。音乐也是很重要的情绪

策略:超级品牌,具象化表达

海明威提出了关于文学创作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在接受《巴黎评论》访谈时他透漏,《老人与海》的初稿有1000页,庞大而细致的描写了渔村的每一个细节,但最终

品牌生长,首先塑造“大牌气质”

包括网红品牌、国货品牌、渠道品牌等类似品牌,很多都缺乏一种“大牌气质”。不是新品牌的网红感,而是稍稍后退的沉稳、可靠、持久的气质。一种更有安全感的消费,你不会担心这个品牌随时倒闭,也不会觉得他

观点:市场部向外看

不做长广告,营销还是有很多其他事儿可以做。上周我去阿里巴巴市场营销创新大赛supernova评奖,花了一整天时间,把阿里各个BU过去一年最优秀的案例都看了一遍,长广告几乎没有,广告片加传播的案例也

疫情洞察:基于当下,正向治愈

品牌怎样做消费者洞察?如何基于洞察输出创意,并获得广泛传播?伟大的品牌总能洞察社会情绪,与更广泛的大众产生共鸣,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促进社会价值观的良性循环。洞察的基本逻辑是——基于当下。洞察当下的社

成熟大品牌,更需“立圈”

当“破圈”成为营销热词时,我们谈谈如何“立圈”。我遇到一些成熟大品牌的项目,他们也在思考破圈的问题。但当我开始思考后发现,这些成熟品牌的问题不是破圈,早已经破无可破,他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

进入舆论,议题式种草

品牌如果不参与社会议题,不进入大众舆论,就只是卖货的,不称之为品牌。我想谈谈品牌-社会-消费者,这三者的关系。从品牌端来说,产品竞争必然会走向同质化,未来更多的是品牌竞争。从消费端来说,新一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