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

成熟大品牌,更需“立圈”

当“破圈”成为营销热词时,我们谈谈如何“立圈”。我遇到一些成熟大品牌的项目,他们也在思考破圈的问题。但当我开始思考后发现,这些成熟品牌的问题不是破圈,早已经破无可破,他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

价格锚点,定价就是定品牌

通常来说,价格与产品、利润相关,很少有人从品牌视角理解价格。2元钱一支的雪糕,有品牌卖20元;9.9元的一点点奶茶,被30-40元一杯的喜茶打破;当星巴克美式卖30多元时,瑞幸的大部分都不超过20元…

线下消费的入口,在手机屏幕中

大部分线下消费,都是从互联网开始的。手机屏幕,成为进入品牌的“入口”,这已是事实。之前我提过观点说:所有的“效果”,都在手机屏幕中。导向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人们每天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所有互联网

新锐品牌,占领舆论生态位

品牌的生长逻辑,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无到优质小众品牌;二是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跨越;三是保持大众品牌的增长与活力。第一和第三阶段可以持续线性增长,但第二阶段的跨越,需要一次爆炸式增长,是

品牌升级,就是场景升级

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品牌升级的高峰期,最近看了几个案例,有一点点感想,咱们谈谈。多年来我的个人感受是:品牌升级是个筐,什么项目都往里装。我们会见到各类以品牌升级为名的营销,有些就是简单的换了个slogan,有些就是新拍了个广告片,太多太多这种浮于表面的

品牌新增长:市场红利后,是经营红利

一个普遍共识是,人口与流量等市场红利已经见顶。而普遍的焦虑在于,红利见顶后,新增长在哪里?必须进入更长时间的历史逻辑,才能理解当下发生的时间,看清其价值与意义。一是进入大环境的历史逻辑,

生成式AI重构营销:问题比答案重要

进入2023年,AI对于各行业的提效越来越明显了。前段时间,一个在主机厂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4S店销售的故事。   这个4S店位于广州的郊区,半年来销售一直未能达到目标。他尝试用了百度的AI工

平台品牌,内容外循环

产品型品牌与平台型品牌,在营销策略上有巨大差异,方法也完全不同。对于产品型品牌,可乐就是可乐,手机就是手机,卖点与优势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传递卖点,一切营销基于产品本身做。但平台是中立的承载者,内容是用户创造的,成为什么调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户创造

创新品牌“观念”,成为超级IP

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技术发明,一种是观念发明。对于品牌营销人来说,能做的是观念创新与发明,新观念塑造新的共识。什么是观念,比如包豪斯之于建筑设计,包豪斯学校没有发明任何新技术,但由于

普通人做网红,​幻觉还是机会?

似乎越来越多人开始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起盘”做号,这里面包括了被大厂裁员的中年人,毕业不想工作的年轻人,难以回归职场的宝妈,想要获取免费流量的创业者CEO,还有大量一边摸鱼打工一边兼职的职场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