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眼下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关税的冲击可能远远不如AI来的大。但大部分人会高估短期内关税会对业务造成的影响,而却低估长期AI能造成的影响。

小猫对这点是很认同的,虽然关税的影响也是很直接的,但总体来说这还是一个逆历史进程的过程,并不是直接颠覆性的改变生产关系。但AI是真的来了,这才是可能真正改变很多生产流程的事情。

随着AI 的遍地开花,现在做品牌的装备门槛极大降低——以前要雇设计师、写手、摄影师才能凑齐的高大上的感觉,现在几个软件就能搞定。以前装逼成本多高啊, 找老外写英文文案3万,拍张产品图请模特+租棚+修图师,几百一张, 搞个品牌故事更不得了,4A公司半年起步。


现在呢? AI 三分钟给你编18国语言文案,十秒出100张"国际大片"(此处广告位招租,欢迎AI营销软件前来洽谈)。但问题来了——当所有人都会变魔术,观众就开始挑刺了: 你这品牌灵魂在哪儿呢?

前几天有个朋友说想出来做营销公司,主要业务还是品牌建设的那三板斧。

我说前几年可能还行,现在这种模式就得慎重考虑了了,毕竟现在AI可能一天就可以给你出几百版,你随便挑,现在如果没有一些实打实的业绩,纯靠讲故事,怕是已经行不通了。

小猫觉得,AI本身没有对错,也不是说用或者不用AI就比另一方更高级,回到品牌的本身,AI更多的还是辅助的功能。但确实AI会撕掉一些所谓的品牌公司的遮羞布,那种纯靠砸预算但没有什么实质的品牌包装,将会越来越不值钱,但这却会凸显另一个方面:就是你的品牌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个人认为在内容制作的门槛降低的前提下,未来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主要就是三个部分:

第一你有没有定义需求的能力?

在中国,现在只要一提到产品,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大讲供应链,但其实产品能力不仅仅是供应链。在我看来,供应链主要指的是制造工艺、量产以及生产管理方面的能力,而在中国,工厂的供给还是比较充足的。

但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的恰恰是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这些年走访了很多工厂,小猫的一个比较大的感受,就是大部分的工厂在翻版或是抄袭(当然现在都叫借鉴)是非常优秀的,其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可以超乎你想象。但是有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的工厂就寥寥无几了。

少的原因也并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没有这个需求,因为这个需求本来应该是品牌方提出的,工厂应该负责制造,本来就不应该指望工厂去做产品开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贸工厂转内销就很困难,外贸订单都是客户把需求提的明明白白,工厂照做就好了,但是很多国内品牌方根本就不知道需求是什么,甚至品牌还指望着厂家给他提出建议。

对比老外那种先以MVP形式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再千里迢迢来中国找工厂生产,中国电商往往还是跑品思维:现在有什么爆品?我来跟一下。

所以未来如果中国的品牌想要真的走向国际,能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得有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但这恰恰是小卖家比较难做到的。

对于普通卖家来说,把图片做好一点,或者文案原生一点,在目前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要真正去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没有很多年的积累,都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毕竟很多大卖家也是在做了很久之后,才能说有一点点产品开发能力。真正有比较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和体系的公司,都已经是很大的公司了。

当然,对于普通小卖家来说,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谁能一直有了解用户需求的意识,谁能持续了在产品端进行投入,长期来看都会更容易建立品牌的壁垒。

而恰恰是这种需要比较重的,比较涉及实体的,反而是AI不太容易能取代的。

第二是你是不是懂内容的复合型人才?

什么叫复合型内容能力呢?之前的内容能力往往是划分得很单一的,比如摄影师只负责把原始素材拍的清楚明白就可以了,剪辑也只用按照一些基本的套路去发挥,至于文案之类就更是,甚至都不涉及图像类的。

但在AI的时代,这些单一的技能都很容易被取代,比如未来可能很难想象还会有修图师这种职业,可能大部分图片在拍照的一瞬间就已经被修好了。

但是AI可以提供无数种选项,却唯独不会自己选。在海量的AI内容中,怎么选出最合适这个产品的,以及从人的审美角度看最符合人的观点的?这才是人应该要做的工作。

换言之,AI可以执行,但是他需要人的指令,所以人怎么提出这个指令以及在他生成的内容中怎么进行选择就变得很关键。而这些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会拍摄或者剪辑这种单一的基础技能,而更需要的是在整个人文层面上,对于产品,对于文化,甚至对于整个社会的理解。

而这种软实力恰恰是比较需要长时间积累,而且不好一下子培养的。比如20年前刚进入互联网时代,第一代新媒体成功的人很多都是以前的纸媒转行来的,原因就在于,虽然媒介发生了变化,但他们对文字内容本身的感知能力还是在的。

而与之相反的是,短视频时代,第一波吃到红利的却很多是外行,原因就在于短视频的核心是要有人味儿,要贴近生活,而恰恰是这些没有经过传统媒体训练的人在这方面有最强的积累。

AI时代的营销需要的到底是怎样的软实力?这点我们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去验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不再是单一的技能型,而是整体的内容创作和创意能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你的学习边界得不断被拓展,以前你可以一招先吃遍天,一个很普通的技能可以用很多年。但现在可能你是一个摄影师,你不仅要了解点艺术,还要了解点产品,以前你产出的只是一张照片,但现在你可能还得想这张照片用在广告的效果会不会好、用在社媒的效果会不会好?

所以我感觉,AI带来的看似是一种技术平权,但其实是一种对人更大的分化,AI就像一个非常厉害的机器,你要么学会操纵他,要么就会被他无情替代。

但是学习操作这个机器本身,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项目。

第三就是作为人的共情和理解能力。

现在的AI商业化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AI味还是很重,那么操作AI的人能不能把AI变得更像真人,就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底层素质。

最近在面试一些小朋友,我的感受特别的明显。同样都是在用AI回答问题,你还是能明显的看出,有的人是在AI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修改,而有的人就是完全照搬。甚至有的人连那几个软件输出的格式都没有变,每段话开头都是三个#。

真正优秀的AI操作员应该是把AI作为工具辅助人的工作,而不是彻底变成AI的奴隶。根据AI输出的结果,有自己的判断认知,加入自己的观点才是一个真正好的结果,而这也是人的核心意义。

很多人问小猫说,以后是不是客服、网红BD这种非常基础执行的工作就完全不需要人了?我说我暂时持保留意见,因为你想想你每次给客服打电话的时候是不是都在不停要求转人工?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模板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工?就是因为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情绪安抚能力,再一些场景还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面对真人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天然的需要真人。

那么对于品牌来说,怎么让一个品牌有所谓“人的温度”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在未来AI内容可能铺天盖地袭来,让一个品牌有真人感,反而可能变得很稀缺。

就好像在美颜滤镜非常普及之后,天然的美女反而变得更稀缺了。

大家用的AI工具都是一样的,品牌套路都是一样的,就反而会让那些有特色的、有人的巧思的品牌凸显出来。

总结一下

小猫认为,现在AI带来的是一种技术平权,其实对很多品牌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同时AI 是工具,而非目的。我们要学会驾驭它,让它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它所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的实质会真正凸显,这也是真正的考验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大幕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会是你吗?


往期回顾:

危机时代下,出海电商何去何从?

长文:2025 跨境电商十大预测

为什么品牌出海大部分人都在亏钱?



点赞(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