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们正在开创一个与品牌重新进行对话的时代。



出品 | 36氪未来消费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流浪地球2》里MOSS的名台词,放在商业领域,或许可以引申为「品牌的命运,取决于品牌的选择」。

宏观维度中提炼的商业公约数,在微观视角中往往决定着一家企业、一个品牌的成长与失落。影响选择的触点,建立在视野与洞察的体感中。选择后的路径走向,又有分叉路口的微小决策。

在国内红人经济、网红经济、KOL、KOC概念轮番上阵,成就一个个品牌飞速崛起的商业神话后,又以「最熟悉的陌生人」角色,在海外重新上演。

风从海上来。技术的发展,消费趋势的转变与持续的疫情,对于品牌营销的发展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在impact.com与WARC共同发布的《2022-2023 海外 KOL 营销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这样描绘海外品牌营销领域正在发生的故事:KOL们正在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与品牌重新进行对话的时代。

陌生的原野,失灵的范式。对于出海寻找品牌新大陆的商家们来说,要么试图抓住它,要么赶上它。


站在风口的KOL营销,完成分野的内容创作


风在吹。

无法否认的是,受限于疫情这一灰天鹅事件的影响,即使在全球视野中,消费与社交娱乐的渠道都完成了向线上的转移。

一些根深蒂固的消费与生活习惯,正在被改变。也由此引发Meta旗下Facebook Shops和Instagram Shops、谷歌打造一站式购物平台型YouTube的尝试,和国内速卖通、Shopee、TikTok等「电商四小龙」出海的行业背景。

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商业范式的迁移。疫情后加速的互联网渗透,使得KOL内容创作构筑的粉丝圈层进一步扩散,在中国曾经涌现过的KOL效应,于此刻开始在海外市场显现。

KOL作为关键意见领袖的概念,本就源自海外营销术语。在国内完成飞速孵化后,被进一步认识KOL在营销领域的价值,是在传统品牌营销的范式之外,构筑了一个品牌与用户交互的细分舞台——KOL作为主理人,掌握着对外输出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独特内容风格,向目标群体传递着品牌想要透传的商业信息。

在海外市场,KOL对于大众触达的价值,正在提升。营销人员也更加依赖KOL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动是海外广告主们对KOL营销上花费了更多预算。Influencer Marketing Hub的报告中指出,2022年美国KOL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64亿美元,超过68%的营销人员表示会加大对KOL营销的预算投入。

海外KOL营销正在从充满未知数的可选项,转向确定性的必须,但这并非国内网红达人们的简单复刻。KOL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开始重新被建立。

一方面,与国内变现手段有限的环境相比,海外KOL不再是品牌营销的从属者,而是慢慢转变为内容创作者,以图片、视频、观点、建议等不同内容形式,在不同渠道平台实现内容变现。比如,TikTok此前就上线了总额达到20亿美元的创作者基金,并通过新功能、资金以及打赏工具,以帮助创作者变现。

内容的价值,正在KOL圈层中蔓延,成为一种群体标签。《报告》中对于内容创作者的调研数据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内容创作者,KOL群体的合作方式,开始向内容创作迁移。

《报告》中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英国个护品牌Canesten推广新品时,在TikTok平台,结合健康类KOL、大码模特、个性KOL和健身达人等不同属性的垂直KOL,与对方围绕产品功效介绍,共创适合KOL自身特性的内容,最终销量超额完成了91%。

另一方面,作为内容创作者身份的KOL,在社交平台中的定位,也发生了偏移。不仅是单纯的分享者,而是某一内容领域的「专家」。这让KOL开始有了领域、方式等更为精细的分工,与消费者们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曝光展示,而是更深入的交互。

这代表着KOL营销对于品牌交付的价值正在提升。海外KOL的生态,无论是平台供给还是KOL自我认知,都在走向成熟。更为细分化的KOL,如小微KOL、垂直领域KOL,在不同维度的消费决策开始显露作用,成为许多品牌完成增长的驱动力。与之对应的,是海外社交平台上,专家型与小微KOL正在受到品牌与消费者的双重欢迎。

因此,对于海外营销人员,厘清不同市场间的环境差异,重新认识海外KOL营销——那位「很熟悉的陌生人」,是未来几年海外品牌营销战略的重点。毕竟,尽管《报告》显示有77%的内容创作者的收入来源依旧是与品牌的营销合作,但与品牌合作并不再是KOL们的唯一出路。


寻找新大陆,需要新指针


现实环境的变化,使得互联网流量场域的同样发生着变化。这一点,在因为疫情迎来互联网二次生长的海外市场,显得尤为明显。

严格来说,在媒体公信力尚在、品牌触点有限的阶段中,传统品牌营销常用的范式,不失为一种快速完成品牌力构筑的确定性路径。但在数字时代,营销的商业常数已经发生了变化,掌握社会声量与用户触点的载体,开始普遍向社交媒体渠道转移。

更能获得成长的品牌,往往是更能引导与捕捉消费主力群体动向的那一批。《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渠道来了解品牌,并在Z世代为首的年轻消费群体中,该倾向更为明显。社交媒体已成为年轻人认识新品牌、了解品牌的首要渠道。

而社交媒体上的声量节点,KOL的价值,进一步被释放。KOL凭借自身属性获得的消费者信任,与内容创作带来的用户兴趣触达,使得KOL成为品牌在消费市场探索时的指针:KOL成为品牌心智构筑的助推力,甚至直接转化为一次消费决策。

并且这类营销方式,摆脱了广告带来的抵触。《报告》直接点出,有67%的海外营销从业者对于KOL营销优势的判断,围绕在信任与真实两个关键维度。甚至在长期与KOL合作营销的人员中,有73%认可。毕竟,试水KOL营销往往能够带来明显的品牌数据提升,无论是曝光还是转化。

但趋势,还未完全走入现实。必须指出,尽管有美妆、时尚等品类依靠着营销人员对用户内容消费行为的关注和了解,在KOL营销方面获得了极大成功。但不可否认,目前海外市场的KOL营销,还有相当体量的商业领域,普遍处于追求曝光度的阶段。

而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更能够帮助理解的翻译是,海外KOL生态的变化,正在唤起内容种草式的爆发红利。当然,这里存在几个问题,放眼海外市场,KOL经济的确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但海外KOL生态的发展路径,是否会与中国市场类似?究竟什么样的品牌与KOL,能在此中获益?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出海就像是寻找新大陆,除了关于富饶的传说外,一切都是未知。如今的海外KOL作为关键意见领袖,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像是指引品牌的商业指针。

毕竟,KOL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兴趣圈层群体的节点入口,开始收纳某一领域颇具参与度与发生意愿的流量群体。此外,兴趣圈层的聚集效应,又使得KOL以声量与话题放大器的身份,参与到品牌营销的旅程中,并且链路不断深入。


高明舵手,善于「组队」


由此引申,留给中国品牌的尝试路径,在熟悉的陌生中变得清晰。用更符合国内商业语境的话术阐释,这或许会是出海维度里的新消费风口:基于KOL营销而诞生的商业奇观。

但品牌作为出海的舵手,需要认识到双方关系的变化。这是一次双向选择的过程。比如在加拿大地区,几乎所有KOL都会选择更有内容专业度的品牌方,在满足自身内容创造的基础上,再考虑和品牌之间的契合度。

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 KOL与广告主之间也可以实现双赢。《报告》中提及了德国电信的一个案例。其期望通过和年轻KOL的合作,来和Z世代之间建立更有价值的情感链接。

这一营销最终以德国电信与歌手Billie Eilish拍摄的短片“What We Do Next”实现,通过和6位年轻KOL在短片中的合作,在通过摆脱原本设想的内容共创后,让更多的目标群体看到了德国电信的品牌价值。无论是对于德国电信,还是对于和德国电信合作的KOL来说,均可以沉淀为品牌价值和内容资产,也达成更为有粘性的链接。

在受众需求更加个性化之后,围绕KOL的模式变化是必然趋势,而品牌和KOL之间构建的吸引力,将会在此刻成为新的锚点,在伙伴关系建立中构筑长期主义的护城河。

幸运的是,海外KOL营销的路径,不会是盲人摸象式漫无目的探索,而是有人一路伴行目的明确的冲锋。《报告》显示,有43%的海外营销人员与50%的KOL以第三方营销平台的方式找到彼此——无论是品牌方还是KOL方,KOL营销机构、KOL营销管理管理工具等关键角色的作用与价值,并借此提高KOL营销的可持续性与效率,将其发展成为一项长期策略。

而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在历经新消费潮起潮落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的传播介质与热点会不断涌现,但如何链入到消费者旅程的全链路,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核心命题。

科特勒在《营销革命5.0》中,再度将自己的营销理论做出升级。在数字营销之外,更需要数智支撑。impact.com等第三方,完全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品牌方了解到不同KOL的观看量、观看时长、互动量等等数据维度,让品牌可以更客观合理地运用真实数据信息来分析 KOL 绩效、并据此来优化营销策略和计划,不断调整自身的营销方案。

数据工具和技术平台为品牌方提供了用工具思维看问题的视角,也通过长期积累中的数据跟踪,帮助品牌沉淀更为深入的洞察。

综合来看,在海外KOL营销风潮涌起的当下,那些能够走到未来的品牌,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善于使用第三方助力,组建自己的商海伙伴,完成复杂环境变化中的提前适应,在商业竞争领域,实现降维打击式的物种进化。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