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随着AI 大范围落地于各行各业,”假量“也迎来了全面升级。联盟渠道里的“假量”不再只是笨重的脚本和模拟器,而是逐步被 AI 技术“赋能”——行为更像真人、更难被传统检测手段识别。
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材料,和同行们聊了聊这些现象。这篇文章就简单聊聊AI 假量的实现原理以及它现在能做到什么程度。顺便再聊聊防御与检测方法。(如果有小伙伴有补充欢迎留言或私聊)
从行业报告与安全厂商的观察来看,假量们正把生成式 AI、自动化脚本、代理池与虚拟设备结合起来,通过“智能化”的假流量/假安装/假留存链路。这类流量在短期内能制造出非常漂亮的 KPI(低 CPI、高次留存),从而骗过投放算法与广告主。
那么,他们到底怎么骗过识别呢?
下面把常见的实现手段拆成几个模块,便于大家理解。
1) 首先是行为模拟(AI 模拟人类操作轨迹)
传统脚本通常是“定时点击、固定路径”,行为机械;AI 脚本可以利用模型生成更随机、更符合人类习惯的滑动、停留、浏览和交互序列(如打开页面、停留读文、随机滑动、点击按钮等),使得单看行为序列时更像真人。业界观察到,攻击者正用这种方式显著提高假量的“拟真度”。
2) 设备指纹与环境伪造
攻击者通过虚拟机、模拟器或“设备指纹伪造库”随机化 UA、屏幕分辨率、系统版本等,同时结合庞大的代理 IP 池与全球位置伪装,降低重复指纹被检测的概率,从而在 MMP 与反作弊系统看来是“多个不同设备”。
3) 全链路伪造(从点击到留存)
更高级的操作不仅伪造点击和安装,还模拟注册流程、首日打开、次留等行为——也就是说从“曝光→点击→安装→注册→次日打开”可以被脚本/自动化流程完整伪造,形成一个看似合理的用户生命周期,骗过短期指标审查。
4) 自动化规模化与学习优化
利用机器学习或强化学习不断调整行为策略(比如哪些创意更易触发转化、什么时间点模拟打开更像真人),实现“智能化试错—放大”循环,进一步提升被算法放量的概率。反过来说,攻击者也在用 AI 来优化作案手法。(这是我了解到的最神奇的一点
,从实现原理上来讲并不难,因为 AI 具备仿人的行为生成能力、统计学习能力以及自动化执行能力。不过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主要就是数据与信号的反馈是最难的,毕竟相当于做了一套简版的算法逻辑。不过针对于一些考核目标相对单一,并且使用素材类型等较为简单统一的平台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我们再来聊聊容易被骗的点以及如何预防 AI 假量?
首先,我们关注短期 KPI 具有迷惑性:算法与人都会对短期高 ROI、低 CPI 更慷慨(投放/加预算),AI 假量可以将短期数据做的更真实,更有针对性。
观测窗口太短:很多广告主只看 1–3 天数据,真正能揭露假量的往往是 7 日、30 日留存与ROI。
监测维度单一:仅看安装数或点击率,容易被“漂亮的假量”误导。
联盟与渠道信息是不透明的:部分联盟不愿、或无法提供足够的溯源数据,导致事后取证困难。
其实对应的,我们也可以针对这些已经发现的 AI 假量特性做出一些预防与洞察
检查关键节点,例如「安装到注册」「注册到次日打开」的时间分布:异常一致或集中在固定时段就要警惕一些了。
转化曲线是否过于平滑或异常线性(真实人群通常有波动)。
短期(1–3 天)高转化但 7/30 日骤降的组合,是典型假量信号。
设备指纹重复率,包括屏幕尺寸,分辨率、IP、时区、语言版本等等构成的唯一标识重复度,占设备整体比例。
流量来源对比:联盟上报的转化与 MMP/自有 BI 对不上(尤其是事件时间戳不一致、去重方式差异大时)可以内部自行深度验证
导出用户行为日志,做行为序列聚类:若许多“用户”行为序列高度相似/同构,可能是脚本。
抽样追踪注册用户:人工检查手机号/邮箱有效性、社媒图谱、地域等(这在大规模情况下需抽样检查)。
回到最后我们还是要看如何去避免被假量坑的,以下几招绝对不会错(核心就是 ROI 导向)
分级放量 + 小批量试水:对新联盟/新供给方,先小量测试并把观察窗口拉长到 7–30 天再进行放量。
付费模式引导:优先采用“按留存/付费后结算”或混合结算方案(先付小额,再按有效留存结算)辛苦商务同学了?♀️。
在合同中写清流量可审计、数据溯源与欺诈赔付条款。辛苦商务同学了?♀️。
多方数据交叉对比:联盟报表 + MMP + 自有 BI(事件时间戳一致化),形成三方对照。
引入专业反作弊厂商:对于流量占比高或可疑来源,使用第三方检测/回放服务进行深度鉴定。
技术上强化:在 APP 端/服务端增加更丰富的行为信号回传(如交互事件、session id等),提升后期检测能力。
下附部分厂商调研内容:
https://www.trafficguard.ai/news/sophisticated-ad-fraud-bad-actors-take-aim-at-digital-marketing-with-ai-powered-bots?
https://www.mmm-online.com/news/how-ai-is-reshaping-the-dynamics-of-ad-fraud/?
https://www.appsflyer.com/blog/mobile-fraud/ai-ad-fraud-innovatio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