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

价格锚点,定价就是定品牌

通常来说,价格与产品、利润相关,很少有人从品牌视角理解价格。2元钱一支的雪糕,有品牌卖20元;9.9元的一点点奶茶,被30-40元一杯的喜茶打破;当星巴克美式卖30多元时,瑞幸的大部分都不超过20元…

品牌社会责任,打造公益化组织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参与公益,但随着很多品牌急迫的做出公益成效,一些混乱的状况也随之出现。很多品牌公益,过于粗暴速成。基本逻辑是,联合某家专业公益机构,捐一笔大钱立一个具备话题性

线下消费的入口,在手机屏幕中

大部分线下消费,都是从互联网开始的。手机屏幕,成为进入品牌的“入口”,这已是事实。之前我提过观点说:所有的“效果”,都在手机屏幕中。导向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人们每天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所有互联网

品牌“艺术展”,信息立体表达

接连看到多个品牌的“艺术展览”,做的都比较成功,似乎正成为新的流行。Prada在上海联名菜市场做展览,北京三源里也常被当做“展馆”;钉钉在杭州做了“消失博物馆”展览,在微博登上热搜;上个月评选某营

高知消费者,为产品故事买单

什么样的消费,会带来更强烈的愉悦感与分享欲?一定是超越商品属性,带来精神愉悦的消费。比如那些有故事的产品或物件,除了眼前所见的产品,背后还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与故事。如果你略微探索一下奢侈品牌,就会发

品牌扩张,跳出“北上广”

几乎所有品牌,都在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内卷。品牌在做消费者画像时,都会说一二线城市,20-35岁,受过高等教育,追求品质生活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做营销策略时,也基本瞄准“北上广”年轻

高端品牌年轻化:品牌第一,高而不冷

中国高端品牌的营销,过去几十年的表达是:“我们是高端品牌,我们很高端。”目标受众刻意避开年轻人,定位在中年成功者身上,且大多为男士。现在看来,这样的营销画面难免油腻。消费环境在变,消费人群在

策略:社会责任,融入品牌商业

如果将品牌广告分成两种:一种向内看,基于产品卖点对品牌的表达;另一种向外看,基于社会议题洞察,引入产品属性。品牌策略没有对错,只有选择。两种方式都对,在不同阶段与不同营销诉求,选择不同的路径

平台品牌,内容外循环

产品型品牌与平台型品牌,在营销策略上有巨大差异,方法也完全不同。对于产品型品牌,可乐就是可乐,手机就是手机,卖点与优势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传递卖点,一切营销基于产品本身做。但平台是中立的承载者,内容是用户创造的,成为什么调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户创造

品牌场景联名,激活本地商业

今年,线上线下联动的场景营销非常火爆,很多品牌对打造契合品牌调性的场景跃跃欲试,这种场景包括线上专属的内容场景,也包括能更近距离去体验的线下场景,比如音乐节、演唱会、餐厅、露营营地、飞行俱乐部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