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飓风TIM与罗永浩的对谈中,提到一个惊人的数据,他们的电商获客效率是普通电商的 15倍。这个倍率差得益于影视飓风的社交影响力与社交话语权,内容创作者所获得的认可度,大幅降低了电商获客的成本。


今天我们谈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谁在影响大众流行,谁在塑造大众价值观?放到营销行业,这个问题就变成——谁在定义消费爆款?


从历史逻辑梳理,以前大众价值观由文学、艺术、影视等内容来塑造,好莱坞大片中一个吸烟的镜头可以带来数亿的商业价值,但是现在呢?传统领域的内容开始衰落,而社交网络对大众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强。


我们洞察发现,那些在社交网络拥有话语权的年轻人,他们在定义大众流行。落实在营销层面,社交话语权如何定义消费爆款,又是通过什么路径实现的?


以下,Enjoy:


一、消费力,是社交话语权的变现

首先谈谈消费力如何产生,是什么在引导消费决策?


大众普遍的消费路径是:先产生需求,不管是主动需求还是被动看到广告产生需求,然后大家不着急下单,也懒得自己去研究,直接去社交网络看别人怎么评价,看看别人的经验,比如我身边的大多数人,先去小红书找找博主对产品的笔记评价,再决策要不要下单消费。


本质上,很多人把思考决策的权利让渡给了更有经验的博主,或者更资深的消费者。基于此逻辑,从消费端和品牌端来理解社交话语权的价值。


首先是消费端,在大众消费路径中,博主和资深消费者成为超级节点,扮演消费向导的角色。影视飓风以内容获得影响力,通过电商来变现。李佳琦直接获得超级消费影响力来卖货。更多的博主则是通过消费场景的内容创作来协助粉丝做消费决策。


不管是哪一种路径,首先要有社交话语权,然后将其变现为消费力。在营销生态中,这个超级节点的价值越来越大。不止是卖货,也塑造品牌,创造消费流行。


从品牌端,一个新品上市,最重要的品牌资产将会是“社交信任背书”。


这几年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品牌在传统广告营销上的缩减,在社交网络的达人博主端的投入越来越大。短线通过直播卖货和短视频跳转直接带动销售,中长线通过产品内容的测评、种草、经验分享等形态,为新品沉淀内容资产,长期为消费者做决策辅助。


从营销广告层面,博主收钱会不会做虚假或夸大传播?这几年我们看到无数翻车退网的大网红,就是如此,想要长期经营,信任口碑就是最重要的资产,加上广泛的舆论监督,在品牌内容领域,正逐步形成正向良性的内容循环。


带有“俯视感”的明星代言与电视广告,正在被更平视、更互动的社交影响力者所瓦解。年轻人,或者说掌握社交话语权的年轻人,将会成为品牌的终极代言人。


不管一个品牌的最终消费者是否是年轻人,都由掌握社交话语权的年轻人来塑造。而消费爆款的产生,本质上也是社交话语权的变现。


接下来我们谈谈,在社交环境下,一款新品到爆品的生长路径。


二、小红书:“大家”定义新品

去年小红书推出“宝藏新品”营销IP,今年进一步升级为新品解决方案,从研发共创到上市打爆,再到长线经营的全路径打通,在这个路径中,小红书的差异化在于有大量的博主与资深用户分享笔记种草,这构成了最重要的品牌资产。


所以小红书的“宝藏新品”营销,本质上是有“大家”来定义,大家出品。


我们从三个层面谈谈一款新品在小红书的生长之旅,从诞生前的孕育,到上市时的饱和投放爆发,到后续的可持续运营。展开讲讲:


1、开品:买点定位,众测打分

新品在上市前,平台能力最大化赋能新品孵化期的迭代,使其在上市时更具成为大众爆品的潜力。


首先是开品期的买点定位。基于用户决策链路与产品概念表达,对新品的概念与买点从消费者视角进行调整和包装。在小红书站内基于过往沉淀下来的大数据,进行人群洞察、内容洞察、情感洞察,以及品类关键词的搜索趋势,更精准定位消费者的买点。


比如产品有5个不同角度卖点,消费者更容易买单的是什么。比如口红有多款色号,最近流行什么,应该主推哪一款。产品要绑定什么趋势场景与兴趣人群等等,这些通过科学工具提前锁定,精准定制新品在小红书的营销语言。


其次要做一场“宝藏新品出品会”,邀请到资深小红书用户、垂类KOL、明星名人、买手以及垂类媒体,组建宝藏新品出品人团队,基于实用性、情绪价值、趋势性、好审美几个标准维度进行测评综合打分,然后给出新品的体验反馈,在上市前进一步优化迭代新品。


甚至还会征集用户的新品愿望,挑选出呼声比较高的新品需求,然后联合品牌做出来。上周在金投赏现场做了“新品树洞”,用一个曲面装置,将前期站内征集来的新品愿望在线下滚动播放,同时线下金投赏的所有嘉宾用户,可以通过扫码许愿新品实时投递在大屏幕上。


当机制与生态足够成熟,大部分新品都会是品牌、平台、用户三方共创,甚至最好是需求先行的共创。


2、爆品:饱和打透,闭环转化

现在年轻人的消费阈值很高,且更关注流行,所以宝藏新品在上市冷启动期间,选择高举高打,线下创造事件场,线上全站多维度饱和营销,突破消费阈值,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消费流行。


在内容层面,一是打造新品线下事件“城中新事”,比如4月份在上海做了“春日开新小会”,6月在长沙的“长沙生活夜市”,9月在成都的“新品说明书”等等。同时也可以联合打造首发发布会,官宣代言人等品牌事件。二是在博主端,形成头部博主作为KOL引领,中腰部博主强化新品买点,资深用户扩大规模,继而引导更多真实用户产生笔记内容,形成全面立体的内容结构,完成新品内容冷启动,促进爆品的形成。


在闭环转化层面,所有内容笔记都可直达商卡挂链,周四新品频道会重点推荐,店铺直播与达人直播节点爆发。以及站外的天猫、京东,小红星、小红盟等多种形式的外链跳转。站内形成闭环,站外也可以即时转化,形成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打通。


3、长线:资产沉淀,可持续增长

在很多新品营销中会出现爆发后断崖式下跌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长线规划与内容资产沉淀,导致后续销售乏力。


小红书宝藏新品的爆发期,既是产品销量的爆发,也是品牌内容资产快速积累的时期。


得益于小红书用户的搜索习惯,这些内容笔记将长期成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辅助。品牌在长销期通过精细化经营,私域沉淀等手段,持续吸引新用户,并促进老用户复购,让新品成为品牌大盘中稳定产生销售的产品,扩大品牌的整体销售规模。


所以我们看到,小红书在消费内容层面构建起了非常完善的内容生态,创作端不同品类到不同层级的博主KOL,以及乐于分享的资深消费者。用户端也已经习惯在小红书获得消费经验,习惯将笔记内容作为消费决策的重要辅助。


品牌端要思考的问题则是,如何让自己的新品融入这个生态,宝藏新品则成为品牌在小红书新品破圈营销的解决方案。


三、总结与展望

社交话语权正在重塑消费结构,我们洞察到的变革是,掌握社交话语权的年轻人,正在推动消费流行,塑造大众价值观与消费观。最后从三个层面总结与展望:


用户端:相信个人而非品牌,相信大家而非权威。


首先,相比于品牌第一视角的“广告”表达,大众更相信社交影响力者的第三视角表达。过往品牌广告+权威媒介的结构被瓦解,重新建立的结构是KOL来连接品牌与用户,作为彼此的媒介。其次用户相信所有人而非一个人,过往使用明星代言或权威背书,现在则是相信“大家”言论,综合评价。品牌可以付费购买最大的明星,但无法买通所有消费者,因此大家的评价就会形成良性生态。


消费端:将独立思考的权利让渡给社交影响力者。


从消费路径上看,过往在消费决策时,很多人会反复研究和对比,然后独立思考做出消费决策。现在的消费路径则是,在发生需求之后马上去找其他真实消费者的评价,包括KOL和资深消费者,看看他们不同角度,不同场景的产品体验,然后再作出决策。


我们看到,社交影响力者的测评与经验,成为在消费决策中权重越来越高的内容,这将重塑整个消费路径与消费结构,而这一趋势将继续持续下去。


品牌端:重建消费路径,沉淀品牌内容资产。


卖货是目的也是手段,如果只是为了当下卖货,那么品牌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投入中,且流量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让流量成本更低,卖货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社交影响力者成为消费路径中的核心节点,那么就要让这个节点沉淀下来,变得权重越来越高。小红书的朋友告诉我,很多一年前的笔记还是持续产生观看,产生消费流量,这就是沉淀下来的价值。


品牌的内容资产越高质、越丰富,流量成本就会越低,也更容易实现长线稳定的销售。


品牌可以将内容分成3个维度,品牌价值、产品卖点、消费场景。比如品牌价值内容少而精,产品卖点与消费场景则是随着每次新品迭代而持续积累,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辅助。


对于品牌方来说,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需要与社交影响力者共建品牌。由衷希望互联网内容生态可以越来越良性,越来越值得信任。

 

以上。



点赞(32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