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海重要消息+政策+投放技术。

公众号回复“微信群”,进行业群(无广告)。


最近跑短剧Google+TT的时候有个思考,不同的流量形式,D0的roas会有不同表现,或许应该适当调整目标。

1,Facebook的流量,人群精准,年龄合适,基本都是投放的剧情素材出去,回来的用户都是会很急迫的付钱继续观看,D0回收数据很及时。

2,TT的素材也是剧情素材,但是TT人群稍微差一些,不准+年龄低,这部分用户付费的时候会犹豫一些。

3,GG的流量更多是竞品相似或者品牌词之类,少量的YouTube不影响大盘。这类用户由于不是看剧进来,加上人群宽泛,看剧的时候并不着急,所以付费靠后一些,如果同等条件D0通常差一些,但是好在有品牌词+竞品相似的人群加持,可以按照同等D0 ROAS来投放。

流量形式不同,对用户付费及时性会有差异,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实也可以不太在意这些差别,只关注D0回收,毕竟实际操作过程中D0 和D7 D30还都是正相关,哪怕付费时间靠后,最后长线回收反推对应渠道D0目标达标即可。

除了考虑到长期回收情况,我们除了对流量形式考虑D0,还应该考虑纯新的D0回收情况。

1,FB 其实跑W2A比较多,也可以跑APP直投,W2A覆盖了大量老用户,整体纯新的D0看规模情况,大盘子下面甚至纯新只有纯APP直投的50%。

2,TT规模小一些,W2A也有不少老用户,但是可能是算法推人的时候比较发散,加上更偏向于素材效果,不同剧情类型扫到的人就不那么集中,整体的纯新用户比例,相比FB更高一些。

3,GG其实跑安卓的时候,由于系统知道设备是否安装了应用(其他渠道也知道),但是安卓还有个优势,优先推荐新设备,这样推新用户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基本跑直投,所以整体的纯新增比例最高。

如果平台想要规模,需要更多关注纯新的D0回收,针对综合roas和纯新roas设定不同目标。

如果平台想做利润,单纯的看综合roas就好,只是大家是既要又要,需要找到自己产品的平衡点。

不管D0 roas如何,最后都可以根据纯新用户的口径计算出来LTV,根据这个数值,反推出来对应渠道D0roas要求,以及各区域指导CPI数值,将投放单价控制到合理区间,尽可能做到流水打平,按照这个目标来控制总预算最合理。



技术咨询+交流,扫码加星球,微信不答疑
业务合作(代投+素材拍摄)加微信 narkuh
北京盈量科技是素材制作+广告投放公司,擅长大媒体投放+真人素材拍摄,在金融,社交,重度游戏,AI,短剧等领域均有丰富经验基础,团队人员近两百人,自研发程序化投放,欢迎咨询合作。




点赞(1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