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服务号,助力品牌出海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文共计3587字,预计阅读12分钟


2024到2025年,Google Search 的 SERP 出现了结构级的变化。

一切的核心,是 AI Overview 正式走上前台,逐步替代并吸收原有模块。

我们从 Ahrefs 对 100 万组美区桌面端 SERP 的数据中,提炼出以下 10 个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你的 SEO 策略判断:

AI Overview 覆盖率从 3.93% 飙升至 27.43%,半年增长近 6 倍Featured Snippets 占比从 15.41% 跌至 5.53%,下滑幅度超 60%Sitelinks 出现率由 8.44% 飙升至 84.95%,Scroll-to 类型全面推开Paid Sitelinks、Shopping Ads 等广告模块持续下滑Knowledge Card 增长 54%,开始出现在更多泛类查询中Snippet 与 AIO 在 3 月出现明显“功能位交接”节点非品牌关键词中,Sitelinks 覆盖率大幅上升,结构设计门槛提升SERP 模块波动幅度加剧,功能位重构与核心算法更新同步进行被 AI 调用的内容并非仅靠排名,更靠结构、语义与实体关联用户行为向“零点击”迁移,传统页面点击路径被逐步截断

这些数据也许已经让你隐约察觉到什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盯着数据找答案。

所以我们替你总结了这背后最关键的 10 个问题,并在接下来逐一解答。

读完这篇文章,你将更清楚,什么该放弃,什么必须开始。

#1:Featured Snippets 占比暴跌,还值得抢吗?

不再是优先选项。

数据来源:Ahrefs

半年内,从 15.41% 跌至 5.53%。趋势明确,不是调整,是被替代。

Google 将原本由 Snippet 承载的摘要任务,交给了 AI Overview。

这带来两点变化:

1.优化目标转移:再精细的 Q&A 排版,如果未被 AI 抓取引用,就失去了意义。2.结构要求提升:光有结构不够,要能被多轮重组、拼接,适配生成式回答。

Snippets 仍可能出现,但应视为副产品,不再作为主战场。

核心策略是提高内容被 AI 系统理解、解析、复用的能力。

#2:AI Overview 到底是怎么选内容的?我们要做什么,才有可能被抓进去?

被引用,不靠位置,靠结构与语义。

76% 的 AI Overview 引用来自搜索前 10 名页面。首个引用平均排名为第 2;第二和第三引用位,分别是第 4 和第 5。

传统 SEO 排名仍然影响被调用的优先级,但排名只是基础条件。

可拆解性(结构清晰)和 可重组性(语义完整)同样重要。

AI 不会全文抓取,而是抽取能够直接回答问题的片段。页面内容越接近问答单元,越容易被识别、切分、组合。

优化建议聚焦三点:

1.结构清晰可切分:使用规范小标题、分段明确、语义封闭2.表达贴近提问:每段对齐用户问题,内容紧凑、信息密度高3.可信信号充足:作者与品牌具备专业性、可识别性和实体化

另外,约 14% 的被引用页面排名在第 100 之后。这类内容往往能满足长尾查询、上下文丰富性或时间敏感性等特殊需求,但无法稳定复制。可作为边际提升,不应作为主战策略。

#3:AI Overview 和 Featured Snippet 在 3 月有明显“交接班”的趋势,这跟 Google 的算法更新有关吗?以后是不是得更紧盯这些时间点?

是的,内容优化也有节奏窗口。

数据来源:Ahrefs

3 月中旬,AI Overview 出现率大幅上升,Featured Snippets 明显下滑。时间节点与 Google Core Update 几乎同步,且波动幅度超过以往水平。

这并非算法偶然影响模块分发,而是产品结构调整与算法策略协同推进的结果。

对 SEO 团队而言,不能只监控排名波动,还要并行追踪 SERP 模块的结构变化。

建议从两个层面响应:

节奏层:提前识别算法窗口期(通常为 3 月 / 8 月 / 年底前后),调整内容上架与结构调整节奏。结构层:建立 SERP 功能位的变动监控,特别是 AIO、Snippet、Sitelinks 等核心模块的展现率,作为内容形态优化依据。

不是每一轮更新都推翻策略,但几乎每一轮,都会调整内容如何被展现。看清结构变动的时间节点,往往比再多写几篇内容,更有效。

#4:Sitelinks 暴涨近 10 倍,是否提示网站架构要重做?

这是搜索引擎理解能力升级带来的结构机会,不是表层的改版任务。

数据来源:Ahrefs

半年内,Sitelinks 出现率从 8.44% 上升到 84.95%。背后的机制变了,Google 启用了 Scroll-to 类型的自动锚点识别,依赖的是你页面的内部结构,不是菜单导航。

它基于 :~:text= 滚动定位,可在不依赖 HTML 锚点的情况下,从段落标题中自动生成链接。这意味着 Google 已经不再只抓入口,而是直接调取段落。

你需要判断:

页面是否使用了语义化标题(如 H1-H3)?是否具备清晰的段落结构与语义边界?页面内部是否设计了清晰的跳转结构(如 TOC 或锚点)?

如果以上三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问题不是结构是否需要重做,而是页面本就不具备可被识别的结构。

建议动作:

优先优化内容深度大于 800 字的核心页面控制页面在站点结构中的路径深度(建议 <3 层)建立统一的段落锚点命名规范(支持自动生成)添加 TOC 与段内跳转链接,提升导航清晰度保持内容模块语义明确、结构扁平,提升可解析性与片段生成概率

#5:非品牌词也开始触发 Sitelinks,是否该拆分“品牌 vs 泛词”的优化策略?

是的,结构设计正在成为所有页面的基础要求。

Scroll-to Sitelinks 的广泛部署,打破了 Sitelinks 只出现在品牌词上的传统认知。现在,Google 能从任何语义清晰、结构明确的页面中,自动提取跳转锚点。

这意味着,不管是品牌词还是泛词,只要页面具备段落级结构,就有可能被拆分展示。

过去,泛词页面靠内容堆量;现在,需要模块化内容结构,才能被系统识别和分发。

建议将以下三项,纳入所有类型页面的标准配置:

标题层级清晰:具备语义标识,便于提取段落摘要模块化布局:信息集中、边界清楚,便于跳转定位命名规范锚点:匹配用户查询意图,支持跳转触发


#6:知识卡片虽然覆盖率还低,但增长了 54%,这个模块值得我们提前布局吗?

是的,这是一个尚未饱和的结构化入场机会。

数据来源:Ahrefs

当前覆盖率仅 2.3%,但半年增速已超过 50%,仅次于 AI Overview。这意味着它正处于功能位放量阶段,而竞争强度仍处低位。

Knowledge Card 的三大属性决定了其战略意义:

高信任优先级:占据 SERP 核心区域,展示位置靠前高稳定性:一旦建立,变动频率极低,内容受控性强高准入门槛:需要通过结构化数据和实体标注建立系统信任

当前触发频率最高的,是餐饮、旅游、教育等“体验型”行业,且常与 AI Overview 同屏出现。对零点击环境中的曝光控制尤为重要。

建议将以下操作作为标准启动项:

使用 Organization、Product、Person schema 明确品牌核心属性在 Wikidata、行业数据库、第三方百科建立实体链接优先精修首页、关于页、品牌介绍页,确保语义唯一、结构完整

#7:AI Overview 会不会让我们网站的流量越来越少?用户直接在搜索页看完就走了怎么办?

这是零点击时代的必修课。

数据来源:Similarweb

AI Overview 正在重构用户行为路径。越来越多的查询在 SERP 就被满足,用户不再需要点击进入网站。过去一年,零点击搜索占比已升至 69%。

对内容型网站而言,流量下滑已经发生;对依赖线索或转化的品牌而言,真正的风险在于决策链条被截断。

应对策略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层:提高被引用率。优化段落结构、语义完整性、信息密度,使内容更易被 AI 摘录。页面层:前置核心信息。首屏必须交付价值,例如 TL;DR、小结、对比表,而非让用户“下拉探索”。产品层:嵌入不可摘要的内容结构,如测试器、配置器、价格模拟器等,形成算法无法复述的差异点。

#9:像 Ahrefs 现在能查 AI Overview 的覆盖,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把“被AI引用率”列入日常SEO监测了?

是的,SEO KPI 需要更新了。

AI Overview 正在成为搜索可见性的第三维度。它不带来直接点击,但决定你是否能进入用户的视野。

传统监测只关注排名和流量,而 AI 引用正在悄悄改写注意力入口的归属权。如果你的内容没有被引用,用户甚至不会知道你存在。

当前已有三类工具支持引用监测:

Ahrefs:Brand Radar 可跟踪品牌被 AIO 调用的频次与时间变化,适用于趋势判断Similarweb:Rank Tracker 提供关键词级 AIO 标记,可识别哪些目标词启用了 AI 展现GA4:通过自定义正则识别 AIO 或嵌套流量,补充行为链路中的 Attribution 缺口

推荐纳入日常追踪的核心指标包括:

1.关键词级 AIO 启用率:哪些词已被 AI 接管?是否为重点业务词?2.页面级引用表现:哪些内容被引用?频率是否稳定?是否易受更新影响?3.品牌可见性趋势:引用量如何变化?是否同步于内容发布或结构调整?

#10:AI Overview 很“灵活”,那它会不会最后连其他 SERP 模块都取代掉?我们是不是要为这个趋势做长期准备?

有迹象表明,这是 AI 主导 SERP 的长期方向。

AI Overview 不再是 SERP 中的一个模块,它具备跨模块聚合、多源融合与任务意图识别能力,已开始替代 Snippet、Knowledge Card、People Also Ask 等独立功能位,并呈现出整合式答案框架。

Google 正为此加码基础设施投入(超 850 亿美元),AIO 月活用户突破 20 亿,战略级地位已无悬念。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 SEO 失效,排名第 1 的页面仍有 25% 几率被 AI 直接引用。区别只在于竞争从整页排名,转向片段调用。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做长期布局:

1.重构内容粒度:围绕用户任务,将内容切分成可独立调用的回答单元2.强化 EEAT 实体标注:作者、品牌、数据源全面结构化,成为可信答案源头3.拓展可控内容分发通道:同步建设视频、工具页、私域内容池,降低对 SERP 单一入口的依赖

总结

当结构开始改变,最先需要调整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判断的逻辑。

我们写这 10 个问题,不是为了划重点,而是为了给你一套更具方向感的思考框架。

如果你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动手点个赞、转发给合适的人。

也请务必关注并置顶这个服务号,我们每月只更新 4 次,固定每周二分享 5–8 篇独立洞察或时效信息。

不置顶,就真的很容易错过。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