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圈和外贸圈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从事谷歌独立站创业者SEO小平。昨天SEO小平公众号写了【超级个体】的一些创业想法。其中提到了 Builtwith.com 这个网站,就靠一个人运营,一年能赚1400万美元。有微信好友私下问我,是不是把数字写错了,一个人能赚1400万美金的话,那就是人民币将近1个亿了,太夸张了吧。我也再次去查了很多资料,对不起的确是写错了,恰恰相反,是我把数字写少了,BuiltWith 公司早在2022 年营收已达 1,400 万美元(约 1 亿元人民币),2025 年进一步增长至 3,100 万美元(约 2.2 亿元人民币)了。这让我更感兴趣要拆解一下他这个玩法了。

先小小广告一下SEO小平的信息:专注英语以及各个国家小语种独立站SEO操盘手。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加微信号直接复制 Xiao_Ping_Up 

加我可以进入我们的跨境电商和外贸从业者的SEO交流群,可以免费领取SEO关键词调研资料。

图片

做独立站的运营的同学们,你们使用过BuiltWith 查看竞争对手吗? SEO小平一直使用这个免费版本,查看竞争对手的网站情况,之前没想到过他公司这么赚钱,以为他一直是为爱发电的Free Tool,这几天我被他的暴利刷新了认知。

BuiltWith 公司是一个程序员,没有团队、没有客服、没有销售,仅靠一台电脑,每年就能躺赚3100万美元(约2.2亿人民币)!

你没听错,这不是什么币圈神话,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让硅谷风投都看不懂的“逆天”案例。更离谱的是,他的客户,包括谷歌、Meta(Facebook公司)、亚马逊这些全球巨头,都是主动找上门,乖乖付费,连催款邮件都不用发 。   

这个故事的主角叫Gary Brewer,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普通程序员 。他的产品叫BuiltWith,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的网站技术分析工具。   

一个“扒网站”的工具,凭什么能成为一台年入过亿的印钞机?一个“光杆司令”,凭什么能颠覆整个SaaS行业的传统玩法?

今天,我就用一线实战的视角,带你层层剥茧,深度拆解这个“一人公司”的暴利逻辑。这篇文章有点长,但我保证,读完之后,你对“超级个体”和“自动化赚钱机器”的理解,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躺赚2.2个亿?一个“光杆司令”程序员如何颠覆SaaS游戏规则

让我们先把时钟拨回到今天,看看BuiltWith这家公司有多“奇葩”。

根据公开数据,BuiltWith的年经常性收入(ARR)高达3100万美元 。但它的公司结构呢?   

销售团队? 没有。

客服团队? 没有。

工程师团队? 也没有。

整个公司的核心运营,就是创始人Gary Brewer自己 。他负责全部的技术开发、维护和更新。唯一的“帮手”,是一名兼职的英国内容写手,负责打理一下博客 。   

这画面你敢想吗?当国内的SaaS公司还在为获客成本高、销售团队难管理、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而头疼时,Gary Brewer一个人,在澳大利亚的海滩边(我猜的),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成功了,这简直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次“降维打击”。我们习惯的创业剧本是什么?拿融资、烧钱换增长、组建庞大的销售和市场团队、用CRM和各种工具武装到牙齿、996是福报……

而Gary Brewer的剧本是:一个人,一个产品,一套极致的自动化系统,服务全世界。

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商业哲学。它告诉我们,在数字时代,一个顶级的“超级个体”,其创造的价值可能远超一个数百人的平庸团队。

那么,这个让无数创业者羡慕嫉妒恨的“一人公司”,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故事,要从一个程序员最朴素的好奇心开始。

“扒网站”的初心:从个人兴趣到用户追着付费的商业帝国

一个技术宅的业余爱好

故事的起点是2007年,那时的互联网创业圈远没有今天这么喧嚣 。Gary Brewer,一个有着9年C#编程经验的澳大利亚程序员,当时还在一家公司按部就班地工作 。他业余时间喜欢参加悉尼当地的一些创业者聚会,但他发现,相比于创始人天花乱坠的商业计划,他更关心一个技术问题:“这些酷炫的网站,到底是用什么技术实现的?” 。   

他的方法非常原始,也是每个程序员都干过的事:在网页上点击右键,选择“查看网页源代码” 。通过分析代码里的蛛丝马迹,他能判断出这个网站是用PHP还是Java写的,用了什么分析工具,或者托管在哪家服务器上。 

一个纯粹由个人兴趣驱动的想法诞生了:“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工具,来自动‘扒’出所有网站的技术家底呢?”

于是,builtwith.com这个域名被注册了,一个伟大的“一人公司”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埋下了种子 。   

用户主动付费的“魔幻时刻”

需要强调的是,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BuiltWith都只是Gary的一个“副业” 。他每天下班后,就一头扎进这个业余项目里,纯粹是出于热爱和技术挑战的乐趣。他做了一个免费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一个网址,然后看到这个网站用了哪些技术。   

几年后,一些“魔幻”的事情开始发生。Gary的邮箱里开始收到各种各样的用户来信。

“Gary,你的工具太棒了!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给我一份‘所有在澳大利亚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的网站’的列表?”

“嘿,我需要一份‘所有使用Magento(一个电商建站系统)的在线商店’的名单,我愿意为此付费!”    

这些邮件如雪片般飞来,而且几乎每一封邮件的结尾,都带着一句极具诱惑力的话:“We would be willing to pay for it.”(我们愿意为此付费) 。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所有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产品-市场契合”(Product-Market Fit)的终极形态——市场拉动型商业化。

你不需要教育市场,不需要说服客户,你的用户比你更清楚这个工具的商业价值,他们主动定义了付费产品的功能,并且追着你,求你收下他们的钱。

BuiltWith的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不是创始人“设计”出来的,而是被强大的市场需求“塑造”出来的。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为什么不需要销售团队——因为最难的“寻找付费客户”这一步,在产品商业化之前,就已经被用户自己解决了。

好了,故事讲完了。

简单来说,BuiltWith卖的不是“数据”,而是“可执行的商业情报”。

它的核心是一个覆盖全球超过3.7亿个活跃网站、追踪超过10万种网络技术的庞大数据库 。但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其庞大,而在于其“可连接性”。   

BuiltWith真正的魔力在于 “running joins across these data sets”(在这些数据集之间进行连接查询)。   

这是什么意思?用我们跨境电商和外贸从业者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

找到所有用Shopify / WordPress 的网站,这不牛。

找到所有用Shopify / WordPress,并且在服装品类,并且位于美国,并且每月的技术花费预估超过1000美元,并且安装了Klaviyo邮件营销工具的网站——这才叫牛!   

这种层层筛选、精准定位的能力,就是企业愿意为之付出高价的核心原因。它把茫茫的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可以精确制导的潜在客户数据库。

BuiltWith的付费用户,他们购买的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作弊器”。一个可以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信息优势的作弊器。

一个销售团队负责人,用这个工具花一天时间生成的精准客户列表,可能比他手下10个销售打一个月陌生电话的效果还要好。一位客户就曾分享:“使用BuiltWith的工具,我们已经赢得了两个客户,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近6万美元的收入。” 。   

这就是为什么BuiltWith的定价可以如此自信,从每月295美元的基础版,到495美元的专业版,再到995美元的团队版 。因为它的价值是可以用ROI(投资回报率)直接衡量的。   

图片

为什么科技巨头也为它买单?

你可能会问,像谷歌、Meta、亚马逊这样的巨头,自己就有强大的数据能力,为什么还要付费给一个“一人公司”?  

原因很简单:专注和中立。

市场份额分析 (Market Share Analysis): 谷歌需要知道,在全球前100万的网站中,有多少在用Google Analytics,又有多少在用它的竞争对手Adobe Analytics或Matomo 。这些宏观趋势数据,对于他们的产品战略至关重要。   

竞争情报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亚马逊的AWS云服务部门,可以利用BuiltWith实时监控有多少大客户开始试用微软Azure或Google Cloud的服务,从而提前介入,防止客户流失 。

投资与并购目标筛选 (M&A Targeting): Meta的投资部门,可以通过追踪各种新兴技术(比如某个新的JavaScript框架或AI库)的增长曲线,来发现潜在的投资或收购目标 。   

对于这些巨头来说,自己去从头构建一套覆盖全网的、持续更新的技术追踪系统,成本和精力投入将是巨大的。而BuiltWith已经在这个极其垂直的领域深耕了十几年,其数据的广度和历史深度是难以替代的。花几千美元买一份现成的、中立的第三方报告,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零销售、零客服、零团队、真需求:极致自动化的“一人公司”哲学

现在,我们进入最核心的部分:BuiltWith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答案是两个词:产品和自动化。

解构“三零一真”运营模式

零销售团队: BuiltWith的销售员就是它的免费产品本身。它的免费网站查询功能和Chrome浏览器插件 ,就像是伸入市场的一个个毛细血管。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开发者、营销人员、销售人员出于好奇或工作需要,使用这些免费工具。

零客服团队: 这是Gary自动化哲学的极致体现。早期,当用户遇到问题发邮件询问时,Gary的做法不是写一长串文字回复,而是直接录一个20秒的操作视频,把解决方案演示一遍,然后把视频链接发过去 。

零工程师团队: 这点最好理解,因为Gary自己就是那个唯一的、顶级的工程师 。他坚持使用自己最熟悉的C#语言进行开发,这保证了极高的个人效率 。

真需求:BuiltWith 没去做复杂却无用的技术监测,而是瞄准营销人 “想知道竞品用什么工具获客”、开发者 “快速判断合作方技术实力”、投资者 “靠技术趋势找风口” 的刚需,用 “一键拆网站技术栈” 的功能,把这些群体的 “挠头事” 变成 “一分钟搞定的事”。“用户的真实需求”不是技术自嗨,而是痛点解药。 只需精准击中某类用户的 “高频痛点”,让他们觉得 “没这个工具,我的工作效率会掉一半”,自然愿意主动付费。

SEO小平的粉丝们会反问,这种【超级个体,一人公司】是技术大佬玩的,我们普通的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运营学不了,技术门槛太高了

所以SEO小平提炼的五条针对我们普通SOHO或者跨境运营人员的核心启示:

1.解决一个真实、细分的难题(最好是你自己的难题)

 BuiltWith的起点,是Gary想为自己解决一个“如何快速看网站技术栈”的问题。当你为自己创造工具时,你就是最挑剔的“用户一号”,你对需求的理解会远超那些纸上谈兵的产品经理。从一个你自己感同身受的痛点出发,是打造伟大产品的最佳起点。

2.让市场拉动你,而不是你推动市场

先通过免费工具、优质内容或开源项目,为市场提供切实的价值。然后,仔细倾听用户的声音。他们会用脚投票,甚至会直接告诉你,他们愿意为什么样的增值服务付费。这是最自然、最强大的产品市场契合方式,它能帮你省掉数百万的营销试错成本。

3.产品是最好的销售员

 与其花钱养一个庞大的销售团队,不如把资源投入到产品本身。打造一个能提供即时价值、用户体验流畅、能让用户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化路径清晰明了的产品。当你的产品能自己“说话”时,客户会主动找上门。

4.无情地自动化,守护你的专注力

 把“能被自动化的任务,绝不手动处理第二次”作为你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客户支持、内容分发还是数据报告,都应该思考如何将其系统化、自动化。你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钟,都应该投入到你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工作上。专注力,是“超级个体”最宝贵的资产。

5.利润就是自由

 Gary之所以能拒绝VC的诱惑,拒绝走上“规模化”的传统道路,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公司从早期就拥有健康的利润 。盈利能力让你摆脱对外部资本的依赖,让你拥有说“不”的权利。这,才是“超级个体”追求的终极自由。   

这,或许才是属于我们每个外贸SOHO、普通技术人、运营人、创业者的,最值得追求的星辰大海。

加我可以进入我们的跨境电商和外贸从业者的SEO交流群


图片

未来已来,唯变不破。2025年11月22日-23日SEO小平的外贸独立站SEO陪跑课开始报名,欢迎报名参加。要报名SEO小平独立站SEO陪跑课的加微信 Xiao_Ping_Up 

图片


点赞(2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