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三位大学同学在广州创立了 MaH,以「成为最懂全球都市年轻人的箱包品牌」为使命。从淘宝起步,MaH 成为首批入驻天猫的休闲背包品牌,并于 2025 年成为首个进入日本著名生活方式零售店 LOFT 的中国休闲背包品牌。目前,MaH 超 50 %的营收来自中国大陆之外,覆盖 30 多个国家和 400 多个线下网点。 MaH 在品牌化塑造的过程中,联合设计机构 Takram,借助品牌化设计,梳理品牌核心,通过关键取舍明确品牌战略,成功融入发达国家市场。 本次品牌星球出海大会2025,我们邀请到 MaH CMO & Takram 上海合伙人姜通 Tong,分享如何通过品牌设计有效实践品牌化战略落地。 以下为精彩内容文字节选: 01• 品牌战略 从模糊到清晰 MaH 在品牌出海这条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怎样通过品牌战略的思考与执行,到达现在的状态,这是今天想跟大家深入分享的。 在寻找自己的品牌战略时,大家的认知当中,可能会有大量的图表、数字和文字等信息,从中总结出一套非常复杂的打法。但在我们心中,品牌战略其实非常简单。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有一个非常模糊的目标,这是我们作为品牌最终想要去到的地方,立足于起点,也就是品牌现状,通过找寻路径来达到目标,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品牌战略。 我觉得绝大多数创始人在创立品牌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状况是,大家都不清楚自己品牌的终局是什么,会成为什么样的品牌。 MaH 的创始人们在大学毕业时,抱着想要做一款自己喜欢的,好背的包的简单思考,开始了品牌创业。但在当时,我们对于想要做成一个怎样的品牌,都是非常模糊的。就像人一样,品牌都是在选择和取舍中逐渐看明白自己是谁,以及想成为什么样子。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比喻,做品牌就像养娃一样。这个比喻,它的好处是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品牌的创始人,我们是非常爱护和珍惜它的,我们愿意为品牌去做持续的投入。 二是在小孩刚生下来的时候,父母很难想象他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需要在日常不停的生活和互动当中,在为品牌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帮助它成长为一个应该成为的样子。 02• 不走捷径 坚持长期主义 回到 MaH 的旅程,我们在过去的 15 年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和取舍,让品牌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这三个关键的点分别是: 一是创始人做客服,绝不刷单。我们每一个创始人都会直接接触客户,跟消费者做直接沟通和深度交流,这是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同时,作为一个 2010 年从淘宝上成长起来的品牌,「不刷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在电商渠道上,算法的优势就代表着流量的优势,随之带来的是短期的销量增长。选择不刷单,由创始人去做客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保持与消费者反馈的真实连接。刷单可以在短期获得销量,但是长期失去的,是来自于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永远无法知道,好评或差评,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二是持续投入,做原创设计。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上的每一个包,都是 MaH 团队的设计师,通过精心设计与聆听消费者反馈,自主设计出来的。同时,这些设计也在很大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不断获得了 iF 等各大国际设计奖项。在坚持原创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两个挑战,第一就是需要不断地将品牌的收入,投入到原创设计活动当中,但这种投入我们不会看作是成本,而是一种投资,所换来的原创设计作为品牌资产,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退的。第二个挑战是模仿与跟随,我们坚信,模仿者只是追逐短期利益而来,并不会在我们的原创语言上加以发展,而是会在风潮消退之后,迅速转向下一个流行的设计。因此,只要坚持原创,模仿者反而会帮助我们拓展消费者对品牌独特语言的认知。 三是逆风涨价,高价出海。我们在国内电商渠道普遍要求加大促销力度的背景下,坚持守住活动折扣的底线。同时,在 2019 年,我们决定出海到东南亚市场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东南亚是高度价格敏感的市场,必须要通过低价竞争来赢取电商市场的份额。我们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设定了比主流价格带高 100% - 150%的价格,出海东南亚市场。这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与海外经销商沟通,并接触到海外的主流人群。 以上三点,体现了我们非常看重产品品质与使用价值的提升。但如果只是止步于此,通过提升性价比或压缩成本来进行竞争的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零和博弈。以这种方式来寻求毛利,是不会长久和难以持续的。因为第二次零和博弈,在第一次的胜负分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品牌化经营这件事情的思路就完全不同,需要基于对目标人群的深度洞察,提供现在所有竞争对手都还未能提供的差异化价值,并且要不断地去深入挖掘,提升这种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跟所有的同行乃至整个商业社会实现共存和共赢。 03• 品牌设计的解法 一致性检验 在国内及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之后,MaH 面临两个挑战:一是逐渐增大的内外部组织,导致了品牌战略落地的困难;二是初步成功,势必会引来追随者和模仿者。在这样的双重挑战下,我们坚持继续推动品牌化经营,落地品牌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 Takram 共同寻找到一个答案——品牌化设计。 我们认为,品牌化设计是一种综合提升品牌化经营的工作方式,不仅局限于产品的工业设计,或者可见的视觉设计。所有围绕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化经营的工作,都属于品牌化设计的范畴。需要把所有与消费者接触,以及内外部接触的品牌载体,都围绕着品牌核心做一致性的检验,并从这里面找到改善的机会。这样的经营方式,我们称之为品牌化经营,而这样的工作方法,叫品牌化设计。 新的品牌战略共识之下,我们决定与 Takram 回顾 15 年来 MaH 的品牌历程,重新梳理品牌核心,对内对外明确我们的使命愿景,我们服务的目标人群,以及我们一直在努力提供的独特价值。同时,我们决定和 Takram 共同挑战发达国家市场。 发达市场里,有要求最严格的合作方,也有最强悍的竞争对手。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大量最具有购买力和最认同品牌价值的消费者。如果我们希望持续推进品牌化经营,持续地把消费者的认可转化为品牌资产,进军发达国家市场就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 MaH 起初从日本开始尝试,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目前也在尝试进入美国市场。当我们把品牌核心「always got your back」讲给美国供应商时,他们可以瞬间理解,我们是一个面向都市年轻人的,提供「简约」核心价值的休闲箱包品牌。当我们把产品放到东京涉谷的 LOFT 店铺,这个放在亚洲范围内来看,都堪称发达的零售业态当中时,我们很开心地收获了来自买手的认可,以及消费者的喜爱。 所以,在落地品牌战略上,我们和 Takram 共同迈出了一小步,这是有风险的一小步。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小步,让我们有信心把品牌化经营坚定地持续下去。 04• 「globally-welcomed brands」的终极目标 MaH 创始人们有三句话分享给大家: 一是品牌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每一个品牌创始人应该有心理上的准备,在每次对团队传达自己决策的时候,内心当中关于品牌的真实想法,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变成现实。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品牌战略,但一定要真实地面对自己每天的每个业务上的选择与取舍,这就是品牌生长和发展的每一步。 二是希望更多的中国品牌能成为「globally-welcomed brands」。这张图片上有一片丛林,不是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的「丛林」,而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区域,里面的所有物种,都可以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或者叫「生态位」,然后非常好地生存、繁衍、发展下去。 在日常讨论出海的时候,我们常会用到军事化的比喻,例如「进军」海外,「征服」市场这暗含一种零和博弈的思路。其实我们出海,面对的就是海外发达商业社会的热带雨林。我们可以选择刀耕火种,用低价逻辑摧毁这片雨林,或者叫「重构商业逻辑」。但品牌出海,我们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融入到海外的热带雨林中,成为这个成熟商业社会的一部分。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被海外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认可,所以 MaH 愿景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要成为一个 「globally-welcomed brands」,不是 famous,而是 welcomed。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 「globally-welcomed brands 」出现在这个会场里,出现在我们的中国出海企业里。 第三句话是,MaH 分享与 Takram 探索得到的经验。MaH 希望与同样有志于成为「globally-welcomed brands」的同行开放地交流合作,也希望下一次站在品牌星球的舞台上,能够跟大家分享更多我们的全新探索与实践。 © Brandstar品牌星球出海 THE EN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