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贸这行,客户就像是掌舵的人,生意能不能顺顺当当往前走,全看客户的方向。你想啊,要是没客户下单,产品做得再好、价格再优惠,不也只能堆在仓库里?从找客户、谈合作,到签合同、做售后,每一步都得围着客户转。客户的需求变了,咱们的产品得跟着调;客户对服务有新要求了,咱们的流程也得改。可以说,客户就是外贸业务的 “心脏”,没了这颗心脏跳动,整个业务链条都得停摆。
客户对产品最基本的那些要求
咱做外贸的都知道,客户第一眼瞅的肯定是产品本身。但你知道不?这产品好不好用、靠不靠谱、能不能按他心思改,直接决定了这单生意能不能成。
先说说“好用”这事儿。千万别觉得“好用”是个固定标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就拿咱们卖的户外背包来说,给登山队供货时,他们天天琢磨的是“抗造不抗造”,面料得耐磨,拉链得拉一百次都不带卡壳的;可转头跟旅行社合作,人家更关心“轻不轻”,毕竟导游天天背着跑,多一两都嫌累。
我前阵子碰到个做厨房小家电的朋友,他跟我吐槽一个中东客户:就认准了咖啡机必须带“一键煮红茶”功能。一开始设计部还觉得没必要,结果样品寄过去直接被打回来——客户说他们那儿家家户户都爱喝红茶,这功能比煮咖啡还重要。前前后后改了三次方案,最后把按钮位置、加热温度都调到客户满意,才总算拿下订单。你看,有时候客户眼里的“好用”,可能就藏在一个你想不到的小细节里。
再聊聊质量这道坎。这可不是咱们自己觉得“质量好”就行,得按客户的规矩来。去年帮一个做玩具的工厂对接欧洲客户,本来样品都通过检测了,临了客户说必须加一个“小零件拉力测试”——原来欧盟新出了规定,3岁以下儿童玩具的小零件,得能承受90牛顿的拉力才合格。就因为没提前吃透这标准,耽误了整整一个月工期。
有组数据我得给你提个醒:外贸圈里三成的客户跑单,不是因为价格,也不是因为服务,就栽在质量问题上。有个做家具的老板跟我诉苦,说之前给澳洲客户发了一集装箱沙发,到港后被查出木材含水率超标,当地气候潮湿,客户怕用半年就变形,直接整柜退回来,光运费损失就够喝一壶的。
现在客户越来越不爱“将就”了,都想让产品带着自己的“专属标签”。前几年还只是大企业提定制需求,现在连小批发商都敢开口:“能不能把包装换成我们语言的?”“能不能在产品上印我们的logo?”
我老家有个做宠物用品的厂子,以前就批量生产猫爬架,利润薄得像纸。后来老板发现,国外很多宠物主人喜欢按自家猫咪的习性改尺寸——胖猫要加宽踏板,活泼的猫要多加几层跳板。他们干脆搞了个“模块化定制”,客户选好基础款,再挑配件组合,价格比标准款只高10%,订单量直接翻了三倍。尤其是那些做宠物寄养的小众客户,恨不得每款都按自己的想法改,现在这厂子光定制单就排到三个月后了。
说到底啊,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其实就三个字:“合心意”。别总拿自己的标准当尺子,多问问客户“你觉得啥样才顺手?”“你们那儿有啥特殊讲究不?”,有时候多聊一句,就能少走十里弯路。
成本与价格考量
一、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分析
1.不同行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差别大
•做快消品外贸的,客户对价格那叫一个敏感,一分钱都能跟你磨半天;但要是做高端机械设备的,客户更看重设备性能和后期维护,对价格就没那么较真
•有调研显示,像服装、家居饰品这类行业,客户价格敏感度能达到70%以上,而精密仪器行业,价格敏感度通常在30%以下
2.价格敏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好多因素影响
•市场竞争越激烈,客户对价格就越敏感,毕竟别家都在降价,你不降就没优势;要是你家产品在市场上独一份,那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自然就低了
•产品特性也很关键,像那些保质期短的产品,客户为了尽快出手,对进货价的敏感度就高;而耐用品,客户更在意质量,价格敏感度相对低些
二、客户眼中的成本构成
1.可别以为客户只看产品本身的价格,人家心里的小算盘打得精着呢
•运输成本是笔不小的开销,海运、空运价格不一样,运输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成本,客户会把这些都算进去
•关税也是个大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税政策不同,有些产品关税高,客户就得掂量掂量总成本了
•售后成本也不能忽视,产品要是容易出问题,后期维修、更换零件的费用加起来,可能比产品本身价格还高,客户肯定会考虑
2.给说个真实案例
•有个大型采购商要进一批电子产品,我们报的价格比另一家稍微高一点,但我们离港口近,运输成本能省20%,而且我们产品故障率低,售后成本能少30%
•采购商一算总账,发现从我们这儿进货更划算,最后就选了我们
三、价格谈判背后的客户心理
1.客户压价的那些套路,背后都有小心思
•有的客户一上来就猛砍价,其实就是想试探你的底价,看看你是不是有让步的空间
•还有的客户会说“别家报的比你低多了”,这时候他可能不是真要去别家买,就是想让你降价,或者想看看你家产品和别家有啥不一样
•也有客户会拿大单诱惑你,说“你要是这个价,我以后长期从你这儿进货”,这时候得冷静,别被大单冲昏头脑,先核实一下客户的真实采购能力
2.面对客户压价,咱们也有应对的技巧
•别直接答应降价,先跟客户强调产品的优势,比如“我们的产品用的是进口原材料,质量比别家好,虽然价格高一点,但能帮你减少售后麻烦,算下来更省钱”
•可以适当让步,但得有条件,比如“要是你能把订单量增加20%,我可以给你降3%”,这样既保住了利润,又让客户觉得占了便宜
•还可以转移客户注意力,把话题从价格引到服务上,“我们可以提供免费的安装指导,还能缩短交货期,这些对你来说也很重要吧”
客户心里那些没说出口的顾虑
一、信任这东西,比订单还金贵
客户信不信任你,直接决定了这单生意能不能成,甚至影响以后的长期合作。可信任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得一步步来。
客户一开始接触你,会偷偷打量你有没有资质。比如做医疗器械外贸,客户会翻来覆去看你的生产许可证、出口认证;做食品原料的,检验检疫报告是客户的重点关注对象。除了看这些硬资质,他们还爱打听,问问同行“这家供货稳不稳”“出了问题好沟通吗”。
之前听说有个做灯具外贸的公司,为了压低成本,用了劣质零件冒充进口材料,被客户发现后,不仅当时的订单泡汤了,老客户也全跑光了。后来老板痛定思痛,重新规范生产、补齐资质,花了三年时间才慢慢挽回一些客户,这代价可太大了。
其实建立信任没那么复杂,平时多跟客户聊聊天,不一定非得说生意上的事。发货延迟了,别等着客户来问,主动说明原因和解决办法;产品有点小瑕疵,坦诚告知并给出补偿方案。你越是坦诚,客户反而越放心。
二、客户怕担风险,就想求个稳
客户采购的时候,心里跟揣着个小鼓似的,总怕出岔子。产品质量要是出问题,运到国外退货换货折腾不起;交货时间晚了,赶不上当地的销售旺季,损失就大了;还有那汇率,一天一个样,本来算好的利润,可能转眼就没了。
这些担心可不是瞎想,客户一怕,就会在合同里给你加各种苛刻的条款。比如“逾期交货每天扣总货款的3%”“产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否则全额退款”。遇到这种情况,别觉得客户较真,他们只是想给自己找个保障。
咱得主动给客户吃定心丸,帮他们规避风险。比如跟客户说“我们给这批货买了货运险,万一运输途中有损坏,保险公司能赔”;承诺“不管遇到啥情况,保证提前一周交货,误了期我承担损失”;还可以建议客户“咱们签个汇率锁定协议,按现在的汇率算,省得后面麻烦”。你把风险替客户想到了,他们才敢放心下单。
三、客户也需要被重视,不止于生意
别总觉得客户只看重产品和价格,其实他们也需要被重视,希望感受到你的用心。好多时候,打动客户的不是多优惠的价格,而是那些不经意间的暖心举动。
逢年过节给客户发个祝福,不用太复杂,一句简单的“节日快乐”再加上一句“最近天气转凉,注意保暖”,客户就会觉得你心里有他。客户遇到难题时搭把手更管用,有个做建材外贸的朋友,客户在当地建仓库时不懂流程,他特意托朋友帮忙找了个熟悉当地政策的律师,客户特别感动,之后的订单都优先给他。
我认识个外贸员小王,特别细心,他有个本子专门记客户的信息,客户的生日、家里孩子的年龄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次给德国客户发货,正好赶上客户生日,他顺手在包裹里放了一盒中国的茶叶,附了张手写的生日祝福。就因为这个小举动,客户跟他合作了五年,期间就算有别家报更低的价格,客户也没动摇过。
你对客户用心,客户才会对你忠心。生意是谈出来的,感情是处出来的,把客户当朋友,他们才会真心待你。
往期文章推荐:
专注外贸领域知识分享
●WhatsApp终极使用攻略:发现一切功能、技巧和隐秘功能
关注外贸独立站全球营销,分享更多外贸干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