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像艺术家一样借鉴」

在热门趋势中注入品牌灵魂


在 Zaria 接手前,多邻国社交账号与多数品牌账号同质化明显:拘泥于常规内容,与平台流行生态缺乏深度关联。


2021 年 9 月,TikTok 宣布全球月活用户数突破 10 亿大关,当时 Zaria 意识到 TikTok 不仅是机会,也是隐性竞争对手──用户在 TikTok 上的时长消耗,本质上挤压了语言学习的时间。于是,她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 TikTok 将用户注意力重新引向多邻国。


她敏锐地发现,绿色猫头鹰 Duo(中文名为多儿)是最合适的突破口。通过它,多邻国找到了与平台趋势自然结合的载体。




1/打造「人格化趋势内容」:

拒绝硬蹭,强化品牌调性


多邻国团队深谙 TikTok 等短视频平台的「创意复用」生态,形成了「跟趋势但不盲从」的内容逻辑:


  • 趋势适配层面:当平台出现热门音频、挑战玩法时,团队会快速跟进,但核心动作是「为趋势赋予品牌专属解读」──始终将多邻国标志性的「贱萌搞怪」风格融入内容,避免沦为趋势的「复刻者」;


  • 原创内容层面:主动产出调皮、「无厘头」且贴近用户生活的内容,例如模拟「用户拖延学习被 Duo 灵魂催更」的场景,塑造 Duo「追热点、有脾气」的网红人格,进一步加深用户记忆点。




2/激活评论区价值:

是灵感库,也是用户唤醒触点


Zaria 团队洞察到短视频用户的行为习惯──绝大部分用户会浏览评论区寻找互动乐趣,因此多邻国将评论区定位为「核心运营阵地」,而非单纯的「留言区」


  • 灵感挖掘功能

「评论区就是你的 brief。人们会说一些东西,你就顺着他们说的做。如果他们告诉你他们想看到什么,你就给他们什么,就是这么简单。」


例如,由于「Duolingo」与歌手「Dua Lipa」发音相近,用户会长期混淆,团队顺势推出「Duo 迷恋 Dua Lipa」系列内容;



总法律顾问 Steve 因高频参与内容合规审核被用户称为「Legal Steve」,团队便创作「Duo 与 Legal Steve 的趣味博弈」系列,强化品牌幽默感;


Duo 与法律团队


2024 年超级碗期间的 5 秒「屁股广告」,灵感就直接源自用户的吐槽「Duo 的形象像头长在屁股上」。

多邻国 2024超级碗 5秒广告


  • 用户唤醒功能

团队还将评论区视为「非官方版多邻国提醒」── 不仅在官方视频下高频互动,还主动进入其他账号的评论区「刷存在感」,让看到评论的人觉得「哦,我今天还没有做多邻国」,既唤醒用户的学习需求,又引导其点击进入多邻国账号主页,实现「流量 - 转化」的初步衔接。


多邻国在 TikTok 评论区与其他账号的互动


在评论区灵感之外,团队始终坚持「趋势内容品牌化」:


将多邻国古灵精怪的个性融入每一个热点趋势中,利用趋势打造的文化认同感,让 Duo 与热点深度绑定。用户看到内容后,记住的不是「多邻国蹭了某热点」,而是「会玩梗的猫头鹰 = 多邻国」。


以巴黎世家 2022 秋冬大秀为例,当时这场设计风格夸张的秀场引发全网争议,多邻国迅速制作了一支 Duo 穿着巴黎世家服饰走秀的短视频。


Duo 的搞怪演绎与秀场的荒诞感高度契合,既借势获得流量,又进一步强化了「Duo = 搞怪、疯批个性」的品牌标签。


巴黎世家 2022 秋冬大秀造型之一



02.

以「情景喜剧式」叙事

建立品牌世界观


多邻国没有止步于「单条爆款」的逻辑,而是通过 IP 形象深化、剧情线串联,将社交账号变成一部拥有「完整故事线的情景喜剧」。


这种叙事模式让品牌突破「工具属性」,具备更强的人格化特征──用户不再是「看一条算一条」,而是像追更剧集一样持续关注,大幅提升品牌粘性。


这一特征也巧妙呼应到 2025 年 7 月多邻国与瑞幸的合作:用「我们结婚啦」的短剧形式快速吸引关注──Duo 以新娘身份与瑞幸 IP 互动,剧情轻松幽默,让人觉得新鲜惊喜,也因延续 Duo 一贯的调皮人设而不违和,还悄悄丰富了它的故事感。



即便中美的社媒环境截然不同,用户对短视频的核心需求却表现出高度一致化──都被「短小精悍,但极具趣味」的内容所吸引,而「情景喜剧式」叙事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1/ IP 形象具象化:

从「平面 logo」到「鲜活角色」


团队第一步是让 Duo「活起来」


不再是平面 logo,改用「真人穿玩偶服」的形式,在办公室里拍互动视频。这种做法成本低、灵活度高,很快就引起用户关注,还赋予了 Duo 鲜明的个性──爱催更、爱搞怪、有情绪的「学习监督者」。


用 IP 形象露脸还有两个关键优势:


  • 规避真人出镜的风险:无需担心演员更换导致的用户认知断裂,保持 IP 形象的稳定性;

  • 强化品牌联想:通过高频曝光,让「绿色猫头鹰」成为多邻国的「视觉符号」,用户看到同类形象即可快速关联品牌。


这类情景化内容还能与热点自然结合:例如将「Dua Lipa 梗」融入「Duo 在办公室思念 Dua Lipa」的剧情,让故事线与热点相互加成,而非生硬叠加。



除核心 IP Duo 外,团队还构建了「多邻国家族」角色矩阵,进一步丰富品牌世界观:


例如,女孩 Lily 被称为「拽姐」,常以轻蔑地慢拍鼓掌的姿态出现,代表了年轻一代,不讨喜的性格反而被大多数年轻人喜爱;Oscar 是一位对待工作极其认真的戏剧老师,说话自带舞台腔,会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讲解语言知识点;Zari 作为家族里的「活力担当」,性格开朗外向,而 Zari 恰恰就是以 Zaria parvez 为原型而创作的。


多邻国现有 IP 人物


这些角色各有性格,互动起来像一家人,让品牌世界观更完整。在 YouTube 上,团队还为高人气的 Lily 定制了一季 9 集的《Living with Lily》系列,展现其独特个性。


《Living with Lily》系列短片



2/跨界联动,

遵守「故事线优先」原则


随着 Duo 形象的爆火,众多品牌主动寻求跨界合作,但多邻国始终坚持「故事线优先」原则


所有合作均基于「多邻国家族」的既有设定,通过新增互动场景丰富剧情,而非单纯的品牌 logo 拼接。


例如与清洁用品品牌 Scrub Daddy 的合作,团队设计了「Duo 与 Scrub Daddy 海绵 IP 的跨品牌恋情」剧情──从初识、暧昧到「生下 scrub baby」,延续多邻国搞怪特性,让合作内容具备故事性,引发用户自发传播。



多邻国还主动借势现象级内容:Netflix 热剧《鱿鱼游戏》第二季上线时,团队制作「Duo 参与剧中游戏」的恶搞视频;


多邻国 X Netflix 《鱿鱼游戏2》系列广告


电影《芭比》上映期间,不仅在片头 30 秒广告中亮相,还将多邻国标志性的「叮」提示音植入电影场景──尽管只是一闪而过,这种仍合作体现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芭比》上映期间多邻国在影院内的广告



3/复用+适配策略,兼顾效率与差异


多邻国社交团队采用「75%复用 + 25%适配」的模式,在保证效率的同时,避免所有平台内容「一刀切」:


  • TikTok 与 Instagram Reels:因用户偏好、内容节奏相近,核心视频可直接复用;

  • YouTube Shorts:用户更偏好原生、轻松的表达,团队会放慢剪辑节奏,增加日常化场景,弱化营销感。


同时,团队根据成员年龄层进行平台分工:


  • 年长的千禧一代成员主导 Instagram:凭借对平台早期文化、用户偏好的理解,让内容更具「成熟感」;

  • Z世代实习生负责 YouTube Shorts:利用对新兴玩法、年轻语言的敏感度,注入更多潮流元素。


针对「新用户跟不上剧情线」的潜在问题,Zaria 并不在意,团队采取「沉浸式接入」策略──不刻意简化内容或重复铺垫,而是相信「趣味性会驱动用户主动探索」:新用户若被单条内容吸引,会自发浏览历史视频,逐步理解角色设定与剧情,最终形成「从兴趣到认同」的转化。


团队始终清楚:用户上社交平台首先是为了娱乐,而不是学习,因此不强制每条内容都绑定学习功能,而是通过搞怪、趣味建立情感连接,让粉丝自发回溯旧内容,主动感知多邻国的「语言学习属性」──实现「先吸粉,再转化」的路径。



4/未来趋势判断:从「算法破解」

「慢热内容(Slow Burn)」


2020 至 2025 年,社交媒体从「品牌可选渠道」变为「必争阵地」,导致内容严重饱和。


全员追热点的模式将逐渐失效,用户对算法主导的高频信息轰炸产生「社交疲惫」。


Zaria 意识到,品牌需要从传播视角上进行转变,从以「破解算法、提升内容曝光」为核心的「传播视角 transmission view」,回归以「创造文化意义、维系用户连接」为核心的「仪式视角(ritual view)」,通过长期内容构建有活力的品牌社区。


她预判「慢热内容(Slow Burn)」将成为新方向──品牌需像「内容工作室」一样打造系列化、故事化内容,通过长期叙事构建社区连接,而非依赖单次爆款。



03.

团队管理:不做长期规划,

主动制造「麻烦」


从 Zaria 单人运营,到发展为超过 4 人专业团队(含社交媒体负责人、协调员及社交媒体经理),多邻国社交团队的管理始终围绕「激发创意」「快速响应」展开。


多邻国社交媒体团队部分成员


1/摒弃「先规划、后执行」的思路


Zaria 很早就意识到,社交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反应速度」,而非「规划严密性」。因此团队主动打破「先规划、后执行」的传统模式,简化审批流程,赋予团队充分的创意自主权。


团队日常运作以「敏捷响应」为核心:


  • 灵感实时流动:成员在 Slack 平台随时分享热点趋势、创意想法、文案思路,确保所有人同步平台动态,培养「网感」;

  • 快速试错:灵感浮现后,成员可先动手拍摄制作,再进行集体评估,避免创意在冗长会议中流失和消耗;

  • 短期规划为主:拒绝超过两周的内容安排,仅在每周一确定「基础任务」(如固定角色互动、常规话题回应),确保内容稳定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空间应对突发热点;

  • 「veto权」机制:若出现高价值热点,任何成员可提出暂停基础任务,优先制作热点内容,确保不遗漏关键传播窗口。


2/招聘与管理:偏爱「麻烦制造者」


Zaria 有她独到的招聘准则:不优先考察传统广告行业经验,更倾向招聘「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s」──那些敢于挑战规则、具备独特视角、对多邻国使命有强烈认同感的人才。


她认为,这类人才更能打破思维定式:跨文化背景的成员可规避国际内容的禁忌,心理学专业成员更擅长捕捉用户情绪,多元经历能为团队带来更多创意可能性──「经历越丰富,越容易找到新的突破点」。


团队内部讨论现场


在团队管理上,Zaria 强调「开放与关怀并重」:


  • 机会共享:主动将对外发声机会交给团队成员,例如外部机构邀请撰写社交趋势报告时,推荐成员 Kelsey 接手,而非个人独占,增强团队归属感;

  • 压力管理:针对社交媒体行业「高压、高负荷」的特点,设定明确边界──每天最多处理 200 条评论,避免成员陷入无止境的加班;新人入职后配备带教老师,帮助快速适应,减少独自承担复杂任务的压力。



05.

总结:

从「流量追逐」到「文化渗透」



多邻国在社交媒体上的成功,已经超越了对「流量」的单一追逐。


Zaria 认为,衡量一条视频是否成功,有两个维度:数据和文化。前者是量化的指标──团队将「100 万播放量」设为爆款的门槛,同时通过调研追踪 TikTok 等平台带来的下载转化,用硬数据检验传播效果。


但品牌成功的最终体现不是数据,而是「文化影响力」,即品牌是否进入大众的日常语境,成为社交讨论的一部分。


这种「文化渗透」让多邻国超越了「语言学习工具」的单一属性,成为用户情感与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相比短期流量数据,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品牌价值与社区连接,更具持久性与竞争力──我们相信,这也是多邻国能成长为「现象级品牌」的重要逻辑。BRANDSTAR



撰文/郑依婷

编辑/李欣然



精彩内容推荐







传播、会议、研究

合作问询

微信:brandstar201807

邮件:info@brandstar.com.cn

联系时请备注公司、职位和合作意向。


品牌合作经理

Luna


招聘

hr@brandstar.com.cn


网站

brandstar.com.cn


APP

品牌星球

公众号

品牌星球

品牌星球时尚

品牌星球出海


品牌星球会员


品牌星球创新大会


星球奖



品牌创新的

趋势、战略与案例






点赞(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