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队:东盟


一、区域整体优势

海关总署202510月新闻发布会明确数据显示,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5.57万亿元,同比增长9.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6%

值得关注的是,东盟已连续8年成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同比增长15.3%,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19.1%;同时我国对东盟出口的柑橘、莴笋等农产品也实现较快增长,双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持续深化。物流通道的完善进一步激活贸易潜力,前三季度我国以陆路运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1%,水运、空运等运输方式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二、重点国家机遇拆解

1.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核心贸易伙伴,20251-2月我国与印尼进出口总值已达240.14亿美元(约合1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贸易结构呈现鲜明互补性:我国自印尼进口的橡胶同比增长40.7%,为国内轮胎制造等产业提供稳定原材料支撑;出口方面,机械工业对印尼出口增速超20%,电子信息、家电等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持续抢占市场份额,轮胎等汽车零配件出口同比增长19.8%

2.越南:商务部重点推进中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我国对越贸易的产业导向特征显著。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机械、纺织原料分别增长28.2%13.4%,其中越南作为纺织产业集中地,成为核心受益市场。机械装备出口表现尤为突出,1-2月我国对越南注塑机出口金额达3733.28万美元,占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1.06%,且机械工业对越南整体出口增速超20%,凸显产供链合作深度。

3.柬埔寨:20251-2月中柬进出口总值26.54亿美元,同比增长7.2%,我国对柬出口的轻工制品、建材等品类与当地产业需求高度匹配。随着柬埔寨服装鞋类出口持续扩张(前5月出口额超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对纺织原材料、生产设备的需求同步攀升,中柬产能合作项目更直接带动配套机械、建材等产品出口增长。


第二梯队:上合组织


一、合作升级信号

海关总署202510月新闻发布会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规模持续突破历史峰值:

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3.65万亿元,较上合组织成立之初增长超36倍;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进一步攀升至2.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从阶段性数据看,增长动能持续增强,20257月单月进出口3260.5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与增速均刷新年内纪录,其中进口增速(12.3%)显著高于出口(6.8%),反映出区域市场需求的强劲复苏。

贸易结构的优化更凸显合作质量,2024年我国对其他成员国出口机电产品占比达63%,“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0.5%,形成“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的双重态势。

二、重点国家机遇拆解

1.俄罗斯:作为上合组织核心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物流与产业适配性持续深化。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以铁路运输方式对俄等上合国家进出口超3600亿元,占我国铁路运输进出口总值的70%,霍尔果斯等口岸实施“三优先”通关政策,日均交接班列达28列,最高突破36列,为贸易畅通提供关键支撑。


出口品类精准匹配俄方需求:农业机械出口同比增长51.9%,密山口岸一季度对俄农机订单实现突破,多家企业首次打开俄方市场;医药品、医疗器械出口分别增长14.7%13.4%,能源化工装备凭借技术优势持续抢占市场,形成“民生保障+产业升级”的出口格局。

2.哈萨克斯坦:依托“陆联国”战略转型,中哈贸易迎来物流与产业的双重爆发。2025年初西安—塔什干快速班列开通后,运输时间较传统线路压缩40%,经哈萨克斯坦发往欧洲的集装箱超30%在西安集结,2024年中哈铁路货运量突破3200万吨,创历史新高。

我国对哈出口精准对接其基础设施升级与资源开发需求,矿产开采设备、建材等品类增速显著,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加速进入当地市场;进口端互补性突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自上合国家进口农产品增长6.1%,其中哈萨克斯坦的粮食、矿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前7月中亚农产品对华进口同比增长26.9%

三、物流优势与市场活力

立体物流网络的完善为贸易增长提供硬核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上合组织国家铁路、公路、航空运输进出口分别增长10.9%37%,其中航空运输前7月增速高达44.6%,陆路运输占比提升至32.1%

上合示范区已开通22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54个城市,海铁联运箱量居沿海港口首位;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2024年达330万吨,哈萨克斯坦贡献超80%运量,形成“铁路为主、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

市场主体活力同步迸发,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19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500家,中小外贸主体借助简化通关、物流成本优化等政策红利,入局门槛显著降低,成为区域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第三梯队:新自贸协定伙伴


一、区域机遇核心逻辑

2025年我国自贸协定网络持续扩容,新生效协定与申请加入区域自贸组织的伙伴国家形成“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区”。这些国家通过零关税安排、服务领域开放及跨区域合作潜力,为外贸企业提供低门槛、高增长的增量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与新自贸协定伙伴国进出口增速达8.2%,显著高于整体外贸增速,其中关税减让直接带动相关品类出口增长12.7%,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二、重点国家机遇拆解

1.马尔代夫:202511日《中国—马尔代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一马尔代夫历史上首个双边自贸协定,为双边贸易注入革命性动力。根据协定条款,双方最终实现零关税的产品税目数和进口额占比均超过95%,其中我国91.1%的税目产品在协定生效后立即享受零关税待遇。

政策红利已快速转化为贸易实效:名创优品出口的文具礼品关税从10%降至0,单票50万元货物获5万元关税减免,企业预计2025年全年享惠达25万元;浙江企业的宠物饲料出口关税从25%直降为0,单票货物减免关税超2.7万元。

我国出口的船舶、电气设备、钢铁、家具、陶瓷等工业品及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全面受益,而马尔代夫的鱼水产品、坚果等特色产品也借道进入中国市场。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同样值得关注,马尔代夫在多个服务门类进一步放宽准入,为中医医疗、旅游服务等领域合作开辟空间。

2.智利:作为我国在拉美地区第三大贸易伙伴,智利已正式申请加入RCEP,若成功加入将使RCEP从区域自贸安排升级为跨区域自贸机制,成为我国产品辐射南美的核心枢纽。

中智贸易的互补性与增长韧性已充分显现:2025年前4个月,双边进出口总值达1631.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4%,增速比我国整体进出口高出3个百分点。自2006年中智自贸协定生效以来,双边贸易规模从708.5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4379.5亿元,年均增速达11.2%

出口端,我国的家电、摩托车、机械装备等产品可依托智利的区域辐射能力进入南美市场;进口端,智利的资源与农产品优势显著,前4个月我国自智利进口车厘子达175.4亿元,占同期自智进口总值的16.2%,智利已连续十多年稳居我国进口车厘子第一大来源地,同时铜矿等矿产资源进口持续保障国内产业链需求。此外,中智已实施海关“AEO”互认安排,显著提升通关效率,为贸易增长提供物流支撑。



往期文章推荐:


专注外贸领域知识分享


外贸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外贸客户更愿意选择工厂还是贸易公司?

为什么要开发越南市场?越南市场开发攻略

外贸必看的国际贸易法规

外贸业务员必须收藏的国际贸易平台!

●外贸企业需要掌握哪些单证?

WhatsApp终极使用攻略:发现一切功能、技巧和隐秘功能

外贸独立站全套运营玩法,建议收藏!

●外贸人必须掌握的外贸营销策略和趋势


关注外贸独立站全球营销,分享更多外贸干货

   ↓↓↓    


点赞(1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