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雪球站外关注>>免费领取>>站外电子书2.0



近段时间,亚马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扫号潮,卖家们爆料,此次封号原因跟之前有所不同。



 1 

亚马逊扫号风波持续不断

自八月以来,大批卖家收到了亚马逊的关店邮件。


据邮件显示,此次扫号的原因是商品详情页面上添加违反亚马逊平台政策的信息。



据卖家们反馈,此次平台重点打击以下行为:

  • 标价虚高,以虚假折扣吸引消费者;
  • 在详情页设置无关关键词进行引流;
  • 产品说明处提及其他商品、品牌;
  • 店铺有历史违规的宣传行为或者一些历史折扣没有清理。

同时,有卖家开case问客服询问,得到的反馈就是一些促销语言上用了违规词。

据悉,以下是几类容易中招的词汇:

  • 注册商标词汇(如HULA HOOP、Frisbee)
  • 常用描述性词汇(如operation、durable)
  • 营销敏感词(如Gift、推荐、最佳、免费、特惠)
  • 认证/标准词汇(如FCC、FDA)

值得警惕的是,此前就有卖家因为在listing中使用“Gift”“Free”“Warranty” 等词汇,收到 “违反商品详情页面规则” 的绩效通知,导致五点描述被删除。

这种词通常经过亚马逊官方促销工具设置,如产品在文案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词汇,将直接触发违规!



 2

自查!中招卖家如何自救?

此次扫号波及的范围较大,平台不会进行提前预警,而是直接封停账号并移除商品信息。

建议卖家务必全面自查:

  • 用关键词搜索功能扫描自己所有在售ASIN的文案,包括标题、五点、A+、搜索词字段。

  • 发现违规词,立刻替换为合规的描述性词汇,避免硬性营销词。

  • 做好提前预防,新上架前先过一遍“敏感词清单”,在写文案时就规避风险。


如果卖家产品因为违规词被下架:

先检查产品中的listing文案,五点描述,后台等是否有一些相关敏感词,如果有疑问及时开case咨询。

如果卖家怀疑自己被误判了:

需要根据亚马逊发的邮件提示,进行申诉,附上有关误判相关关键词的截图、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产品ASIN码、产品供应商的信息等等,证明自己的产品并不是违规产品。

现下,亚马逊的审查越发严格,临近旺季,卖家需要抓紧自查,更合规化运营,才能避免踩坑。


- end -

最后分享

亚马逊渐进式打法基本逻辑剖析

想要完整版本的朋友,点击下方“在看”,分享公众号文章到朋友圈
24小时后找我们客服领取。

扫码进站外推广群
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出海聚集地


点赞(1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