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时代,优质UGC口碑内容,是品牌资产的基本盘。

我想大家都认同这一点,所以从KOL到KOC,从福利分享到内容种草,本质上都是通过利益诱导,让不同层次的创作者生产内容,以扩充品牌的社交内容资产。

高级的分享欲,品牌从来不主动让消费者分享,而是消费者自愿分享。很多通过福利活动拿红包的UGC,只会制造更多社交垃圾。

但也很少有人思考,如何让消费者主动分享,主动创作UGC。

所以我想探索的是,有没有方法或机制,可以制造分享欲望,然后获得消费者购买后的主动创作UGC?

我们谈谈,品牌营销如何制造分享欲。

以下、Enjoy:

一、消费前:产品互动,制造仪式

制造分享欲,应该在消费成交前就完成,像事先备好的魔术道具。

我能想到的方式大概是两种:第一种是产品互动化创新,在产品端进行互动化的创新。

比如可口可乐昵称瓶,这个案例从头到尾没有强制用户分享,也没有福利诱导,但在当年的社交网络呈刷屏之势。

这就是互动化的产品创新,当人们在冰柜前看到瓶身上的昵称时会忍不住代入,会有分享欲。

或者品牌联名与跨界,也是前几年非常流行的产品营销方式,有些令人惊艳或者刻奇的跨界产品,同样会产生很多UGC分享。

跨界新品产生稀缺性,跨界产品通常都是限量款,稀缺促使炫耀;将已知变成未知后的新奇感,也成为分享欲的来源之一。

这都是过去比较经典的产品化互动案例,这里面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分享”这件事,也没有任何利益与福利诱导分享,但这些产品创新让消费者会乐于自愿分享。

第二种是在成交时刻下功夫,售卖方式也可以制造分享欲。

比如排队时期的喜茶,现在已经无从追究排队是真是假,但排队这件事的确为喜茶制造了分享欲,少男少女们排一个小时队买到一杯喜茶,好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发个朋友圈和小红书。

比如海底捞的特色服务,一个人吃海底捞,过生日吃海底捞的景观等等,总能做出浮夸又贴心的服务,海底捞不会告诉你分享出来送个菜,但这些内容自带分享欲。

或者优先得到爆款产品,比如我们看到测评博主总是能提前拿到产品,比如iPhone的发售日,或者几年前的炒鞋文化,你可以提前或者优先拿到别人想拿却拿不到的产品,那么你大概想要分享炫耀一下。

可以总结两个关键点:一是与“我”相关,二是为UGC赋能传播力。

比如昵称瓶是典型的与我相关,冰柜里有十几个不同昵称,我选择了某一个,这是与我相关,为我代言,我会分享出来。

更多时候是消费者把这个东西发出去有人看,所以他会发出来。

排队买到的喜茶有人羡慕,一个新奇的跨界产品发出来会有人看,别人都没买到某个热门手机你买到了,你发出来会有人看。

本质上是赋能UGC的传播力,所以会产生分享欲。

我暂且能想到的事这两种方式,在消费产生前设定好,由消费者自愿主动分享欲创作,由此产生更高质量的品牌UGC内容。

接下来我们进入案例,进入一种机制。

二、案例:一种机制,三方共赢

手机新品上市时,通常都会有第一批货源供应不上的问题,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要等待一段时间供应才会稳定。

对于品牌方来说,会产生一个匹配度的问题,就是谁来做新品的第一批用户,是不是高价值用户?

京东作为手机销售的主流渠道,今年推出“先人一步”活动,联合各大手机品牌,将第一批货源做精准匹配,让最想要这部手机的人最先抢到,并根据每部新品的不同,给出不一样的京东权益,进一步加深用户与京东的关系。

平台方的机制,品牌方的货源,品牌忠粉用户,这三者如何做到最佳匹配,制造消费端的分享欲?展开讲讲:

1、一个前置机制

手机新品首发时,通常第一批产能有限,出现大面积排队的情况。同时也是新品营销的关键时刻,除了品牌的大量投入,有没有真实消费者的“代言”同样重要。

京东手机“先人一步”表面看,是新品首发能力,提前预约,发布会开完第二天就能拿到手机,但更进一步来说,这项能力能让用户相较于其它渠道提前一周就拿到手机,同时还能享受京东以旧换新补贴,180天换不修等权益。这种体验,自然能够激发更多用户主动为产品“代言”。

以最近上市的小度学习手机为例,京东与小度联合上线1元权益包,大概逻辑是:花1元钱购买权益包,预定或者直接下单购买新品小度青禾手机且交易成功,即可享受新品权益。权益包内包括送180天只换不修、1年延保、30天无忧试用、6期免息、晒单返40元E卡、购机送店铺积分、赠京东读书APP会员等七大权益。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是对稀缺货源的匹配机制。

京东手机可以分析品牌用户,在京东为其最大化匹配到对产品感兴趣的品牌忠粉,并让这部分人最快时间拿到新机。

2、三方价值共赢

京东手机平台方、小度手机品牌方、核心消费者,这三者的利益在“先人一步”机制中实现共赢。

京东手机作为平台方,通过“先人一步”,进一步联合品牌共同运营品牌忠粉,同时帮助不同机型新品首发,对消费者中形成价值共识,成为被消费者和品牌共同信任的手机新品首发平台

手机品牌方,新品上市阶段的新品营销,除了官方的广告与KOL合作内容外,最重要的口碑人群就是发烧友,这些核心消费者能否为新品发声站台,也是后续销量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先人一步则是通过人群匹配与活动机制,最大化匹配新品发烧友。

消费者端的发烧友,可以更快速拿到新品,分享创作UGC,甚至做开箱测评,成为新品营销中的重要力量。让新品首先供给发烧友,然后向大众人群扩散。

3、稀缺感制造分享欲

在这个案例中,分享欲被制造出来,是将稀缺产品匹配给对的人。

“先人一步”全程没有提“分享”这件事情,但最终得到结果是发烧友输出UGC,帮助品牌进行新品首发与营销。

为什么会产生UGC,我想首先是热爱,购买到商品后愿意发出来给别人种草的人,一定是喜欢和热爱这个产品的人,了解品牌动向,期待新品上市的人。

客观上输出UGC的动力,我认为也来自传播力,比如华为热门机型,期待已久的魅族20这类,新品上市期,关注的人比较多,但第一周拿到货的人少,我能拿到并做开箱测评,这样的内容相比日常内容更具传播力。

就比如,接下来的6月16日,京东和魅族打造的20周年生日趴直播。用一场生日趴直播把前来赴宴的魅友、京粉变成主角,让每一位主角都能拿到麦克风说出自己的故事。不仅如此,还有京东、魅族双总裁作为生日会大家长给用户发福利,带来稀有货源、魅族x京东20周年定制手机、一年汽车使用权、质保服务等福利。简而言之,京东和魅族用一场双向奔赴的仪式感直播,让品牌和粉丝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

所以说,分享欲与UGC的产生,并不来自福利与利益的诱惑,有时就是简单的机制,恰当的匹配,消费者就会自愿分享。

三、总结一下

制造分享欲,在我看来是被低估与忽略的传播问题。

品牌习惯于大制作大投放,也习惯于KOL于KOC们生产付费内容,真正普通消费者的力量完全被低估了,也并没有被真正在营销策略中被挖掘出来。

如何通过策略机制,制造普通消费者的分享欲,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我们今天谈论的不再是福利驱动或流量裂变,不是规模化KOC种草,而是如何让消费者自愿、主动分享与创作品牌内容,构建社交网络时代的品牌内容资产基本盘。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一个大原则是在消费成交前完成品牌工作,我能想到的两种机制,是产品创新与成交仪式。

首先是产品层面,那种好到令人惊艳的产品会被分享,但这个并不在营销策略的思考范围。

另一种“与我相关”的互动化产品也会被分享,可乐或牛奶这种最平常的产品,也有可能制造出互动化产品,相信其他产品也会有潜力,成为互动化产品。

其次是成交时刻,如果不是互动化产品,比如手机这种标品,如何制造分享欲。新品上市的稀缺感,排队文化的社交谈资,新奇服务的海底捞,都为分享欲制造了基础。

产品创新的分享欲来自“与我相关”,成交时刻的分享欲则来自传播力,品牌能否为消费者创造的内容提供传播力,成为消费者分享的主要动力。

如果一个新品手机所有人都能随时买到,我发个朋友圈或做个测评,也不会有很多人看。但如果今天能收到货的只有1000人,我是其中之一,这会自带传播力。包括之前的很多跨界产品,喜茶的排队现象,本质上是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传播力,所以消费者产生了分享欲。

在预算不足低成本营销时代,自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我所提到的案例与方法,只是我的所见所想,一定是不全面的,需要所有品牌人共同思考。

以上。



点赞(12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